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地處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過渡帶,是嫩江、松花江流域和科爾沁沙地源頭。在近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766萬畝茂密森林和400萬畝濕地,森林覆蓋率達30.8%。
興安盟境內有大小河流200多條、水庫24座,總庫容19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達50億立方米。還擁有科爾沁、圖木吉、青山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地位十分重要。
近年來,興安盟不斷加強環境保護工作,依托自身特色發展農牧業,狠抓主要污染物減排,嚴把環境影響評價審批關,環境保護成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有力“助推器”。
抓住優勢 示范引領
建成720萬畝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 著手打造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興安盟地處玉米黃金種植帶和最佳養牛帶,綠色無污染的生態環境是其最大優勢。興安盟轉變發展方式,規劃建設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領性的大型現代農牧業基地。
截至目前,全盟通過認證的綠色農產品基地有22.15萬畝,有機農產品基地有25.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有128.5萬畝。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達到720萬畝,占全盟總耕地面積的50%,居全國領先地位。同時,興安盟積極發展特色養殖業,推動農牧業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興安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達3000立方米,水能蘊藏量理論裝機23.4萬千瓦。水資源富集的興安盟,具有水煤組合發展的優勢和潛力。
目前,興安盟正加快推進烏蘭大化肥、博源3052化肥、內蒙古礦業40億立方米煤制氣等項目,并積極謀劃和推動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項目。預計到2017年,興安盟煤制氣建設規模將達到200億立方米以上,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興安盟可利用風能達2000萬千瓦,風能總儲量達7000萬千瓦。興安盟大力發展以風電為主的清潔能源,正著手打造幾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