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東省臨沂市將“提升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能力”列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四件實事之一,并以“戶集、村收、鄉鎮運、市(縣)處理”的生活垃圾一條龍處理模式為基礎,在全市范圍內推廣縣域共享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計劃用2年時間實現生活垃圾焚燒市域全覆蓋,提升城鄉環衛一體化水平。
據了解,為提高城鄉垃圾收運能力,臨沂市財政局拿出2700余萬元,集中采購專業化垃圾清運車83輛,按照運輸能力8噸以下的車輛覆蓋1個鄉鎮,20噸的車輛覆蓋2-3個鄉鎮的原則,統一配發給缺少垃圾轉運車輛的鄉鎮(街道),不足資金由縣區財政負擔。垃圾轉運車輛用于從中轉站到垃圾處理廠的運輸,確保實現專業化、密閉化運輸,減少二次污染。同時,各縣區加大資金投入,確保鄉鎮垃圾中轉站建成并正常運行,從村莊到鄉鎮中轉站的運輸車輛配備齊全并正常運行,農村垃圾收集設施建設到位并正常運行。
在提高城鄉環衛保潔能力的問題上,臨沂市城管局推行環衛保潔“網格化”監管責任制,按區域分層面劃分網格,由村居、鄉鎮、縣區干部包片負責,保證垃圾收集、運轉渠道暢通。按照標準分級分類配齊保潔人員,在鄉鎮(街道)設環衛所、村莊(社區)配備環衛聯絡員,鄉鎮駐地環衛保潔人員按人口數量的 2‰至 3‰的比例進行配備,農村(社區)環衛保潔人員按人口數量的1.5‰至2‰的比例進行配備。全市共成立鄉鎮(街道)、村(居)環衛保潔隊伍951支,環衛保潔人員約1.6萬人,6778個村居基本實現“五化”,占總數的97.8%。
在初步形成填埋、生化和焚燒“三位一體”的垃圾處理模式的基礎上,臨沂市城管局針對生活垃圾產生量快速增長與垃圾填埋處理能力不足的矛盾,積極推進臨沂中環新能源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擴建和沂水桑德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工程,并在郯城縣、蘭陵縣之間,臨沭縣、莒南縣之間,平邑縣、蒙陰縣之間規劃建設縣域共享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力爭用兩年時間實現臨沂市域垃圾焚燒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