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緣局勢進一步緊張,市場對原油供應擔憂情緒不斷加重。油價在進入3月之后快速沖高,WTI原油價格已刷新11年來新高,原油市場供需格局面臨重塑可能,運輸風險導致俄羅斯到歐洲地區船運費短時間內上漲了5倍,俄羅斯烏拉爾石油較全球主要指標布倫特原油的貼水超過22美元的紀錄水平。為防范風險,部分原油買家不得不放棄俄羅斯市場轉而尋求其他地區資源,額外帶來的需求推動了中東地區現貨市場貼水大幅走強,接近歷史極值。
為了緩解俄烏局勢升溫帶來的油價上漲壓力,國際能源署緊急通過6000萬桶戰略原油投放計劃,期待能穩定油價。不過,市場參與者普遍認為,這不足以彌補俄羅斯遭受制裁后潛在的供應缺口。剛剛結束的OPEC+聯盟月度會議同意在4月堅持小幅增產計劃,在原油價格急升之際,會議并沒有理會消費國要求增加原油產量的呼吁。
總體來說,在原油供應緊張階段,幾乎全球金融市場都在密切關注俄烏沖突進展,其他影響因素都暫時退居次要位置。世貿組織擔心沖突對全球貿易的影響,尤其是農產品和食品貿易,以及能源價格上漲對人們的影響,各國都希望俄烏之間能有一個和平且快速的解決方案。
現在進行原油現貨采購,不僅要承擔絕對價格的高位,也要承擔貼水的高位,貨源供應還非常緊張,這導致下游消費國面臨嚴峻考驗。另外,原油價格大漲后,下游的成品油和化工品價格上漲幅度很難匹配原油漲幅,市場開始擔心原油走高不斷壓縮煉油企業利潤,企業風險管理需求也因此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布倫特、WTI等國際原油跟中東油價的價差關系穩定性較差,而近一年來以中東中質含硫原油作為交割油種的我國SC原油與中東地區原油價格結構保持高度穩定,二者實際價差走勢及波動范圍基本符合SC原油=中東原油+成本(運費、保險、裝卸等)這一理論價差公式,是我國及整個東北亞地區原油產業進行風險管理的一個不錯選擇。(作者系海通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能源化工負責人)(來源:中國能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