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升,船用燃料油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多家行業研究機構指出,船用燃料油市場的供需失衡正在加劇,這導致國際海運成本進一步增加。
■價格不斷攀升
市場追蹤機構“Ship & Bunker”統計的全球20個主要港口船用燃料油價格顯示,今年2月,全球海運船舶廣泛使用的超低硫燃料油的平均價格已經超過了731.5美元/噸,過去12個月里,超低硫燃料油價格漲幅超過了55%。
行業分析機構阿格斯匯編的數據也顯示,3月2日,在新加坡交割的超低硫燃料油價格上漲63.90美元/噸,至858.50美元/噸,單日漲幅創下2018年以來的紀錄。
據了解,自2020年1月1日,國際海事組織(IMO)發布的“禁止使用含硫量超過0.5%的燃料”新規生效后,超低硫燃料油在需求刺激下價格一路看漲,目前新加坡、荷蘭等國的超低硫燃料油最新交割價格都超過了740美元/噸,較兩年前增長了2倍。
業界普遍認為,正如原油市場一樣,供不應求已經成為船用燃料油市場的“主旋律”。油價網分析指出,全球經濟復蘇為船用燃料油市場提供了漲價動力,不斷增長的海運需求讓燃料油市場供應緊張。
■海運成本猛增
船用燃油價格的不斷上漲給全球海運市場帶來了沖擊。油價網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的話稱,由于燃油開支是航運成本占比最大的一項,因此船用燃油價格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將給海運成本帶來壓力。
海運行業咨詢機構Vespucci Maritime首席執行官Lars Jensen指出,船用燃料油價格的上漲對國際海運物流的負面影響十分明顯。“國際運輸船舶本就供不應求,現在,船東很可能將采取降低航運速度、上調運輸價格的策略來應對。”
能源行業研究機構伍德麥肯茲分析師Mark Williams則指出,海運成本的不斷上漲推高了全球商品價格,同時還可能加劇通脹。
據油價網報道,今年1月,美國通脹率已經上漲至7.5%,創下近40年來的新高。歐盟國家內,通脹率也高達5.1%,英國通脹率約為5.5%,均創下了自1990年以來的新高。
■供需失衡或持續
彭博社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的話稱,隨著多國開始解除封鎖,高漲的國際海運貿易量讓船用燃料油缺口進一步擴大。由于汽油和柴油生產利潤相對更高,煉油廠商更加傾向于首先擴大汽柴油產量,船用燃料油的生產規模因此受到擠壓。
Mark Williams表示:“以歐洲為例,由于該地區汽柴油短缺更為嚴重,利潤相對更高,煉油廠商將低硫原料更多地用于汽柴油生產,這導致船用超低硫燃料油產能不足,目前,歐洲超低硫燃料油的價格漲幅甚至已經‘跑贏了’國際原油。”
多家行業分析機構指出,燃料價格暴漲導致的海運成本失控很可能讓全球商品價格進一步上漲,加上鎳、鈷、鋰等金屬原材料以及芯片等產品供應可能遭到打斷,全球供應鏈危機或進一步影響經濟復蘇。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數據跟蹤機構Integr 8 Fuels指出,近幾個月來,由于國際LNG價格不斷上漲,LNG動力船運營成本大增,導致LNG動力船運營商紛紛轉用超低硫燃料油,進一步加劇了超低硫燃料油市場的供需失衡。(本報記者 李麗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