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煤炭交易會開了后,這些天煤電雙方都在對接明年的長協合同。今日智庫注意到,雖然國家發改委的正式文件還沒有發,不過對量和價已經有原則性要求。
在上個星期開的全國煤炭交易會上,來自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的煤炭生產企業和部分國內的大型發電、鋼鐵、供熱企業簽訂了中長期合同,首批簽約量超過了2.6億噸。大概占到全部市場長協合同量的8%左右。
市場對這些中長期合同的簽訂情況比較關注,其中焦點中的焦點就是價格問題。目前,國家發改委給的原則建議就是,中長期合同價格區間是: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噸煤550元到850元。
政府要求12月15日合同簽訂要基本完成。今日智庫注意到,山西省要求, 2022年全省煤炭購銷合同(含長期)匯總工作于2021年12月13日24時結束,包括鐵路合同、公路合同、下水煤合同、保熱供電等全部合同均要完成簽訂。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合同簽訂的,原則上不再保留運力。對于未按照要求簽訂合同的企業,將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這次煤炭中長期合同,政府要求重點覆蓋發電企業、供熱企業、承擔政府煤炭儲備任務的儲備基地,以及化肥生產企業等重點用戶單位,鼓勵冶金、建材、化工等其他行業用戶簽訂煤炭中長期合同。
一般來說,煤炭中長期合同原則上以年度合同為主的,政府也在積極鼓勵供需雙方簽訂3年及以上有明確價格機制的中長期合同,建立長期穩定戰略合作關系。
今日智庫注意到,這次對量的要求比往年高。煤炭企業簽訂的中長期合同數量應達到自有資源量的50%以上,其中,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簽訂的中長期合同數量應達到自有資源量的80%以上。
今日智庫認為,簽訂煤炭中長期合同,是保持煤炭穩定可靠供應、減少煤炭價格波動、促進煤炭市場供需平衡,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今年政府明確要求煤價波動區間,且長協量大幅提高,希望2022年的煤價波動會小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