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
光伏行業的內生增長動能在于單位發電成本(LCOE)不斷降低且相較于其他電力形式具備足夠的性價比。2009至2020年,光伏單位發電成本從350美元/MWh以上降低為37美元/MWh,降幅達到90%,并且截至2020年光伏基本上成為最便宜的電力形式。在具備足夠性價比的發展基礎上,國家能源局規劃2021年度光伏項目僅對戶用每瓦補貼3毛錢,其他項目均無補貼,因此目前光伏走出了依賴國家補貼的發展階段,已經具備內生發展動能,具備不依賴補貼便可以與傳統煤電、水電等能源形式一較高下的資本。
圖1:全球各類能源大型電站LCOE對比(美元/MWh)
資料來源:Lazard、嘉合基金
從全球氣候角度看,由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人類需要面對的重大挑戰之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已形成全球共識,減碳趨勢不可阻擋。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經有44個國家和經濟體正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標,包括已經實現目標、已寫入政策文件、提出或完成立法程序的國家和地區。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2017年能源活動排放量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73%,農業活動排放占11.8%,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排放占6.4%,工業生產過程排放占比為5.7%,廢棄物處理排放占3.2%,而在能源排放活動中,發電和供熱行業排放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比重最高占30.4%。
因而實現全球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首要任務是通過能源結構的調整以實現發電和供熱行業中溫室氣體的減排,那么其中最重要舉措即大力發展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因此光伏是符合時代發展大勢的新型能源形式。
圖2:各國出臺碳中和政策及目標達成時間
資料來源:中國碳交易網、嘉合基金
對于中國而言,自2020年9月22日習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以來,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的相關政策一直處于落地和強化過程中。
就光伏領域出臺的相關政策及其聯系來看,國家對光伏的發展可謂極盡呵護。具體而言,國家對光伏發電的保障性并網規模進行了規劃,并針對新能源的消納對地方政府提出相應的考核要求,同時依托于分布式光伏具備就近消納的特點開展戶用光伏整縣推進政策。此外,由于光伏發電的不連續性和波動性需要配套儲能進行調峰、調頻以平抑光伏發電并網對電網的沖擊,國家能源局和發改委對儲能的發展做出了長遠的發展規劃。近期,國務院更是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出臺《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為我國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長期發展奠定基調。
圖3:今年以來我國出臺支持新能源發展的重大文件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嘉合基金
特別是今年以來國內電力、煤炭供需持續偏緊,多種因素導致近期一些地方出現拉閘限電,給正常經濟運行和居民生活帶來影響,而進入冬季和明年春季電力、煤炭供求壓力依舊比較大的情況下需要對能源供應進行保障,新能源發電項目的建設顯得尤為迫切。
圖4: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光伏裝機規模測算
資料來源:嘉合基金
根據《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的整體規劃,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測算得出,2021-2025年十四五期間光伏年均裝機量達到85W,2026-2030年十五五期間光伏年均裝機量將再上臺階達到140GW。光伏行業無疑是高成長性的行業,光伏行業也是極具魅力的投資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