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當下煤炭需求持續火熱,可謂是一煤難求。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全社會用電量持續增長,達到694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
據西安晚報報道,近期,受用電需求快速增長、電煤供應持續緊張、暴雨洪澇災害頻發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陜西電力供需形勢趨緊。截至10月10日,陜西29座主力火電廠電煤庫存218萬噸,較去年同期低46%。當前電煤庫存按滿發煤耗口徑平均可用8.1天。后期電煤供應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國內煤炭生產企業正在緊鑼密鼓,加班加點的抓生產,努力增加煤炭供給。但是,意外情況也時有發生。
一是國慶節期間山西地區普降大雨,60座煤礦因此被迫停產。截至10月12日,山西受降雨影響停產的60座煤礦,恢復生產56座,尚有4座煤礦未能復產,未復產煤礦合計產能480萬噸。
二是10月11日陜西彬長胡家河礦業有限公司發生煤礦事故,造成4人死亡、6人重傷、65人送醫留觀或治療。
國際煤炭也普遍偏緊。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動力煤價格繼續上漲且漲幅有所擴大。以印度為代表的終端用戶采購需求不斷增加,推動國際煤價不斷刷新歷史新高。南非煤出口量依然受限、歐洲地區天然氣和新能源出力不及預期、新興經濟體及歐洲日本等國家煤炭需求繼續攀升,截止到10月8日,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為244.11美元/噸,較10月1日上漲了37.80美元/噸;理查茲港動力煤價格為227.78美元/噸,較10月1日上漲56.38美元/噸;歐洲ARA三港市場動力煤價格為254.4美元/噸,較10月1日上漲47.50美元/噸。印尼煤炭優先保國內供應,其次出口印度,增量受限。更為雪上加霜的是,隨著歐洲天然氣批發價格飆升,促使更多電企轉向碳排放更高的燃煤發電。
屋漏偏逢連夜雨,越缺煤炭天越寒。本周一開始,我國迎來了一輪大范圍降溫,我國局地降溫幅度可達10℃以上。北方冷上加冷,多地氣溫將創今年下半年來新低,而內蒙古東北部和黑龍江西北部還伴隨強降雪;南方不少地方將經歷“換季式”降溫,體驗一夜入秋。特別是10月15日以后,降溫幅度繼續增大,河北多地最低氣溫降至0度以下,北部地區氣溫可達零下10度;東北地區最低溫度進入零度以下;上海最低溫度達到12攝氏度,最高溫度也掉到了20度以下……煤炭對應的取暖需求將更為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