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過半,全國各地階梯電價聽證會陸續召開,目前北京、福建、廣西等20余省市區階梯電價聽證會已經結束。各地聽證會反饋聲音不一,聽證代表和百姓對實施階梯電價并無異議,但諸如首檔電量是否過低、按年計量是否更合理等具體的實施細節卻爭議頗多。
爭議一:首檔電量多少更合適
距離6月1日實施階梯電價還有半個月時間,全國各地紛紛進入“聽證季”。據統計,在已經公布的方案中,上海的第一檔電量最高,為260度/月;陜西、寧夏等省區相對最低,第一檔最低電量為120度/月。在已經召開聽證會上,覆蓋80%的首檔用電量標準是否過低,成為代表們討論的焦點。
在已經公布方案的20多個省市區中,有過半數有兩套以上方案供選擇。從已經召開的聽證會反饋來看,聽證代表均青睞電量更高的方案。甘肅等地的代表還表示,即便選擇相對較高的一套方案,電量仍然不夠用。
據《北京晨報》報道,在北京階梯電價聽證會中,25位聽證人中有17位同意方案二,即“首檔電量240度,覆蓋面83%”。北京推出兩套按年計電量的聽證方案,折合成月均電量,兩套方案首檔電量分別為230度和240度。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甘肅階梯電價聽證會兩套方案第一檔分別為每月140度及以下和120度及以下。聽證會上,來自甘肅省多地的消費者代表提出針對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需求增加的趨勢提高第一檔電量的范圍。“金昌市區基本人口以職工為主,生活飲食85%的家庭使用電炊,居民生活用電每月均在260度左右,因此針對我市居民以電炊做飯的實際情況,要求提高我市居民的第一檔電量。”一位聽證代表如是說。
根據國家發改委《關于居民生活用電實行階梯電價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要求,階梯電價的第一檔電價原則上維持較低價格水平,三年之內保持基本穩定。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居民階梯電價在方案設計原則上,已明確規定80%的居民用戶不漲價。
爭議二:按年計費和按月計費哪個更合理
在各地聽證方案中,北京的兩套方案和上海、浙江的部分方案中,每檔用電量都以年核算。其他省區市大多數都按月計費。在階梯電價各地聽證會上,按年計費是否比按月計費更合理,也成為代表討論的焦點。
根據中新網報道,在江蘇省階梯電價聽證會上,以年為單位確定分檔標準的方案得到了大多數代表的支持。“江蘇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如果以月為單位確定分檔標準,夏冬季節每月電費都要激增45%。”消費者代表董歌以一戶普通家庭為例,表示如果這個家庭夏天每天開12個小時的空調,月用電量基本在第一檔標準之上,如果這家人口較多,使用2-3臺空調的話,將會超過348度的第二檔標準。
根據江蘇省物價局發布的聽證方案,如果以月為單位分檔計算:居民月用電量低于204度部分,維持現行電價標準;月用電量在204度至348度之間部分,每度加價0.05元;高于348度部分,每度加價0.3元。
而在貴州、廣州、湖南等地的聽證方案中,有按春秋季和冬夏季的季節差異來區分,分別設定階梯電價的相應標準。而在水電資源主導的云南還按照豐水期和枯水期來區分計費標準。
爭議三:階梯電價怎么只有漲沒有降
近期在媒體上和網民中,爭議頗多的是階梯電價成了“階梯漲價”:以北京、江蘇、廣州等大多數地區來看,第一檔電價不變化、第二檔電價漲0.05元/度、第三檔漲0.3元/度。那么,全社會電價總體不就是只漲不降嗎?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回應說:階梯電價原本在設計上就是有升有降的,并非只升不降。“降”主要針對的是貧困人口,方案是城鄉低保戶和農村五保戶各個地方根據情況設置10到15度免費電量。實行階梯電價后,對絕大多數居民沒有影響,而部分低收入群體還可能減少電費支出。
也有專家分析說, 現行電價過低,不是越優惠越好。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張粒子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訪問時表示:“老百姓關注的不是漲的多少,是在于漲和不漲”。她指出,老百姓對電力改革的觀念沒有隨著整個國際能源形勢、環境保護壓力形勢的變化而變化,還認為“電力改革就是降價”是不正確的。
她表示,電力改革不僅僅是單純降價的問題,而是要通過競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供電質量,保證供電可靠。“實行階梯電價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提價,而是因為能源價格和成本上升,電價就要上漲,關鍵是保證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不降低。”
爭議四:如何將發電成本透明化
在福建省階梯電價聽證會前一日,聽證會參加人在福建省物價局的帶領下,實地考察了華能福州電廠和500千伏福州北變電站,讓聽證會代表更深入地了解發電的成本構成和發電過程。
相對于涇渭分明的聽證方案,聽證代表和普通網友更希望了解價格制定的合理性和發電成本的透明化。“價格長了,服務是否能漲?”“電企連年喊虧,虧在哪里?百姓節約用電就能解決電企虧損嗎?”
《經濟參考報》發表評論表示:現在民眾雖然普遍在說公共事業費漲價的問題,但是實際上大多數人首先在乎的并非生活成本每月漲了20元還是30元,而是對用自己的錢去補貼已經賺得缽滿盆盈的壟斷企業不滿。如果在漲價的同時能夠推進配套改革,最起碼先讓公眾明確自己多交的這筆錢的具體去向,那么不但改革阻力將降低,也有助于在這一領域真正打破壟斷,形成競爭。
據《人民日報》報道,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等專家認為,必須盡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打破電力行業的種種壟斷。我國電力行業“發輸配售”四個環節,發電已經基本市場化了,但輸、配、售市場依然處于高度壟斷狀態。不打破壟斷,就難以真正核算電力成本,就難以真正消除群眾對電價上漲的疑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