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全球能源咨詢和數據提供商普氏能源資訊(Platts,下稱普氏能源),與中國國內大宗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共同推出一款針對中國石油市場的信息服務產品――金普石油VIP信息終端。
該款實時在線的中文服務產品,結合了普氏的國際基準價格和金銀島的國內資訊。用戶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看到即時的原油、燃料油、汽柴油等石油產品的國際和國內市場信息,包括大型煉油廠周轉率、產品庫存、船期等數據,每天的信息更新量逾萬條。有分析人士認為,該信息終端在國內的推廣,有助于中國國內石油市場探索公開透明的價格形成機制。
根據工信部的最新數據,今年1-5月,中國原油表觀消費量為1.91億噸,增長8.5%,對外依存度上升到55.2%,已超越美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53.5%)。
在中國對國際原油消費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中國這個國際原油市場第二大的買家,對國際原油價格形成過程的參與度卻不高。
對此,普氏能源亞洲商務拓展高級總監華大威(David Hanna)向財新記者表示,中國要提高在國際原油市場話語權,最好的方式就是參與市場本身。華大威表示,目前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的石油進口國,但中國石油進口的價格卻嚴重依賴新加坡口岸價格來清算和交易,這個現象背后的原因是新加坡市場的交易條件比較發達。
華大威認為,中國增加國際原油市場話語權最重要步驟應該是形成一個中國的CIF價(到岸價)。但這個價格發現市場的形成,需要滿足三個條件:提高市場交易透明度、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更大的融資空間,中國目前尚不具備。
金銀島產品經理張永凱則表示,在提高話語權的努力中,中國政府不應擔當主角,而需要中國石油企業的更多參與。
普氏能源是國際石油現貨價格最重要的估值來源,以普氏新加坡“190窗口”報價體系為例,張永凱說,作為大買家的中國企業,不管是石油央企還是民營煉廠,卻沒有幾家參與這個價格形成過程中來。
華大威說,中國石油公司對國際石油金融市場的參與程度不高,主要原因是其行事方式比較保守。以“190窗口”為例,買賣雙方報價需要公開透明,要說清楚公司名、產品質量、交易日期和交易數量,但是中國石油公司更習慣于私下一家一家地談價格,或是投過投行來做一些匿名的金融交易。中國企業需要更積極地參與到國際和國內石油價格形成的市場機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