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瑞銀證券電氣行業分析師戴駿表示,采用直驅永磁技術的風電機組由于本身具備離網的自我保護功能,低電壓穿越改造技術簡單,成本較小。而一些采用其它技術路線的機組可能會面臨高昂的改造成本。“因為這不是加一個模塊就能解決的,很復雜,比如你加進了電阻,就要考慮散熱,牽一發而動全身,是個系統工程,是風機設計時要考慮的因素。”
由于金風科技是國內為數不多采用直驅永磁技術的企業,因此其說法并不能適用于國內大多數企業。
大唐新能源公司發展規劃部副主任張新斌表示,根據他們的測算,一臺風機要進行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最低價是50萬元。
專家表示,國內的風機制造企業有幾十家,每家的技術路線不一樣,有雙饋,有直驅,相同技術路線下又有不同的機型,改造成本肯定不一樣。根據該專家的測算,一臺風機的改造成本為10-50萬元不等。
為何各界的測算,差距如此之大呢?專家表示:“因為有的改造可能要牽涉到更換零部件,比如整個控制器可能都要更換,那樣成本就非常高,有的則只需要升級軟件,成本就很低。”
如果按照大唐新能源最低50萬元每臺的改造費用計算,國內風電企業和設備商為風機改造所支付的費用將超過百億元。
金風科技戰略與全球發展總監周彤表示,由于國內風電企業的需求,目前風機低電壓穿越技術改造已派生出一個新的市場。美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企業都在為國內企業提供升級改造服務,單機改造成本從30萬元至90萬元不等。
費用誰承擔
一個裝機容量為30萬千瓦的風電場,按每臺風機為3兆瓦計算,風機數量為100臺,如果一臺風機的低電壓穿越改造費用達到50萬元,這樣一個風電場的改造費用將達到5000萬元。
而據戴駿測算,如果按照每臺風機增加45萬元改造成本來計算,一臺1.5兆瓦的風機成本將上升10%。由于近年嚴重的棄風現象,已經使得風電產業的利潤率由最高時的12%以上下降到10%以內,關鍵設備成本10%的增加對他們無疑是不小的包袱。
因此,如此龐大的改造成本到底是該由風電運營商承擔,還是由設備廠商承擔成為業界爭論的話題。
在張新斌看來,如果風電運營商與設備制造商在簽訂供貨合同時,就已經明確風機必須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而設備制造商提供的風機卻不具備該項能力,那這部分風電場的改造費用,無疑應由設備廠商來承擔。如果雙方簽訂的合同中,沒有明確這一點,則應由雙方協商,制定解決辦法,共同承擔。
然而設備制造商卻有不同的看法,國電聯合動力風電設備技術研究所所長秦明表示:“合同明確的風場,這筆改造費用由設備制造商承擔,是合理的。但對于前幾年投運的、合同里又沒有明確要求的,由設備制造商來承擔卻有點不合適。舉一個例子,一個人買了臺黑白電視機,過了幾年,彩色電視機出來了,這個人說不行,為什么你這個電視機不具備彩色顯像的功能,要給我換彩色顯像管,你說合理嗎?”秦明認為,風電低電壓穿越功能是一個新技術,在過去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政策和用戶都沒有提出類似要求。現在技術進步了,這項技術要成為普遍的功能,這個時候再回過頭來對設備企業提改造的要求,設備制造商確實應該改,但如果費用還要由設備制造商來承擔,就不太合適了。
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金風科技生產750千瓦的風機供應給風場時,風場并沒有要求設備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因此我們認為這部分改造需要風場自己承擔。而隨后生產的1.5兆瓦及以上風機時,風場均要求設備商具備該功能,因此升級改造的費用將由我們承擔。”金風科技并網技術部總監黃遠彥表示,應用金風科技風機的所有風電場都已從4月份開始進行風機軟硬件的升級改造,以具備低電壓穿越功能。公司所有1.5兆瓦的風機都需要升級改造,今年年底前所有風機將改造完畢。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