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進口通關時間延長,產地煤礦處在加速復工復產過程中,加之汽運煤受限,港口煤炭調入量減少,環渤海各大運煤港口庫存回升緩慢。此外,下游開工情況也不樂觀,隨著復工復產時間延遲,電煤日耗持續低位運行。目前,除了浙能等少數幾個電廠日耗出現小幅增加以外,大部分電廠日耗繼續保持低位徘徊。煤炭市場呈供需雙弱,港口煤炭價格趨向穩定。
截止2月17日,全國在產煤礦達到1274處;產能29.15億噸/年;煤礦產能復產率70.2%;日產量712萬噸。沿海和內陸形勢發生分化,能源集團和秦港旗下煤碼頭裝船保持暢通,加之有一定數量進口煤做補充,促使沿海電廠存煤猛增至1767萬噸,已經超過去年同期水平。而相對而言,汽運和鐵路直達煤要比下水煤受到的影響大一些;內陸地區處于供暖期,需求不弱,加之部分電廠采購市場煤多以汽運為主,庫存消耗較快,補充又不及時。近期,內陸部分地區出現電煤供應偏緊情況局面,大量拉煤車云集坑口,拉動產地煤價繼續小幅上漲。
環渤海港口方面,秦皇島港庫存回升至520萬噸,較前期低位時增加130萬噸,黃驊港庫存也有明顯上漲。環渤海港口現貨不多,貿易商紛紛將按指數小幅上浮報價;但由于下游需求持續偏弱,到港拉煤船舶較少,還盤價較低,觀望氣氛濃厚,實際成交寥寥無幾,遏制了煤價繼續上漲,煤炭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
受防控疫情影響,產地煤礦復工復產延遲,加之汽運恢復緩慢,產地煤炭供應偏緊;加之進口煤沖擊力不強,全社會庫存出現下降。與此同時,下游產業復工復產時間也在延后,煤炭需求全面復蘇尚需時日。本月下旬,預計沿海煤炭市場繼續維持供需雙弱、供應相對偏緊的局面;在環渤海港口庫存緩慢回升之際,煤價不會輕易下跌。
疫情過后,國家將抓好在建項目復工和新項目開工,經濟有望出現超基本面反彈,后期煤炭需求提升空間很大。供應方面,產地煤炭釋放加快,鐵路發運量逐漸恢復正常水平;江浙滬粵復工復產節奏加快,電廠日耗率先上行。屆時,供應偏緊的局面將得到改善,環渤海港口庫存將逐漸拉高,國內煤炭市場將維持相對平穩的運行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