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不僅在經濟發展上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在綠色發展上,也面臨著一系列壓力:作為“十二五”最后一年,行業節能減排任務是否能如期完成?企業如何才能把落下的進度趕上?新實施的史上最嚴的《環保法》又將鞭策企業采取哪些措施來實現綠色發展?記者圍繞著“綠色”二字,采訪了行業相關部門和企業,看看他們今年的計劃與打算。
降耗——打好高耗能產品節能攻堅戰
衡量一個企業的綠色發展,能源消耗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這不僅關系著企業的能源利用效率,還關系著企業的經濟發展,當前不少企業都在降低能耗上千方百計的“想轍”。對于行業,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也指明了方向:“我們完成節能減排指標決心不能變,工作力度不能減,技術標準不能低。”
從行業整體看,當前降耗的壓力可謂是極大。國家發改委近期發布的2013年萬家企業節能目標責任考核結果也顯示,在1191家未完成節能目標任務的企業中,石油和化工企業有286家,占比達24%。
其實,石化行業對節能降耗的工作從未松懈過。
2012年6月,石油和化工行業在工業領域率先建立了能效領跑者發布制度,開展了10個高耗能產品的能效領跑者發布活動,得到社會方方面面的高度評價。
2014年,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又發布了合成氨、甲醇、煉油、乙烯等16個產品能效領跑者名單和能耗指標。
能效領跑者活動受到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負責人透露,雖然能效領跑者制度現在還是自愿性規范,但后期國家可能將領跑者指標納入強制性能效、能耗限額國家標準,形成標準動態更新機制,不斷提高能效準入門檻。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的高耗能行業,今后還將進一步向工業設備、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領域擴展。
李壽生對此強調,2015年要打好重點耗能產品節能攻堅戰。對重點耗能產品,特別是影響完成“十二五”行業節能指標的高耗能產品,要列出清單,開展專題研究,制定專項整改措施,限期推動節能工作上臺階,在節能降耗水平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產業發展部節能與低碳發展處處長李永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石油和化工行業中的傳統行業應該作為重點行業來推進節能工作。比如,合成氨、燒堿等傳統行業一定要先把存量節能工作做好,積極使用技術手段、管理手段推進節能。生產新型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也要做好節能工作,并提高經濟效益。另外,新型煤化工由于受油價下跌影響可能導致其建設和投產速度放慢,從客觀來講,這有利于提高我們行業工業增加值指標的完成進度。”
從全國到各省,石化行業降耗的工作都在進行中。部分省市已將節能降耗成果考評結果作為決定企業開工關停的重要指標。
2014年10月14日,《山東省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實施方案》正式發布。就此,山東省石油化工協會規劃發展部主任喬法興說:“山東省已經把能評放到與安環、環評同等重要的地位,能評不過關的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山東省化肥、氯堿和純堿行業是能耗大戶,這些行業如果要上新項目,能評就是一道坎。強化能評環評約束,尤其是對山東污染較重的地區來說,如淄博、東營、菏澤等,因環境容量有限,若想上新項目就會受到制約。”
企業的措施也是各顯神通。
據記者了解,山西晉煤已經確立了2015年的降耗目標:完成節能量8萬噸標準煤;噸原煤生產綜合能耗比上年下降2.5%;單位合成氨生產綜合能耗比上年下降0.5%;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上年下降5%。為實現目標,晉煤集團將全面強化節能工作:設立專門的能源管理崗位,建立健全節能管理機構,加強節能工作組織領導;細化目標任務,強化節能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能源消費原始記錄和統計臺賬,深入開展“能效對標、計量診斷”活動,加強能源計量統計工作;繼續實施鍋爐改造、余壓余熱利用、熱電聯產、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和節約替代石油六個專項重點節能工程,加大節能技術研發和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設備和生產工藝;積極開展能效達標對標工作,開展“比趕超”節能競賽;建立健全節能激勵約束機制,完善考核方式和獎懲辦法;突出抓好重點耗能單位的節能工作,力求率先突破。九是實施重點工程,強化示范效應;主攻結構節能降耗,力促產業優化升級;開展節能宣傳,提高員工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構建全員參與的節能低碳企業文化;積極引進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節能新機制,如合同能源管理、電力需求側管理、節能自愿協議等機制,研究和制定管理節能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安徽華興化工公司參加2015年銅陵國家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示范創建目標任務分解會。該公司利用二氧化硫尾氣年產4萬噸過硫酸銨、2萬噸過硫酸鈉工程項目被列為節能減排重點項目。據了解,該項目建設年產0.5萬噸二氧化硫尾氣高效處置裝置,形成年產4萬噸過硫酸銨、2萬噸過硫酸鈉產能。
總之,節能降耗在業內人士看來離不開這3條途徑:一是推廣先進技術,相關節能技術以及設備的應用,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二是通過加強系統管理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減少能源消耗;三是結構節能,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對新建產能把好準入關,嚴格限制新上高能耗項目,控制行業總能耗的增加。
減排——國家明晰量化指標
“三廢”排放一直是化工行業面臨的難題,減排不僅是企業對環境的責任,更是對原料的“吃干榨盡”,降低成本的途徑之一。近年來,頻現的霧霾天更是要求化工行業對排放的控制趨嚴。國家也對此明晰化了數量化指標。
2014年5月,國務院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方案中指出,2014~2015年,我國將努力實現單位GDP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4%、3.5%以上。
這樣明確的指標使得行業在減排上下足了功夫。近年來,石油和化工企業一直致力于通過多種途徑最大程度減少廢棄物排放,通過努力我國化學污染物排放實現逐年下降。來自環保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2352.7萬噸,比上年下降2.93%;氨氮排放總量245.7萬噸,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總量2043.9萬噸,下降3.48%;氮氧化物排放總量2227.3萬噸,下降4.72%。這樣的成果源于石油和化工企業的持續改進,也來自于企業對減排工作足夠重視、長期開展。
魯西集團減排工作突出,一直堅持著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并舉,建設環境友好型企業。在園區建設發展過程中,公司投資近億元建設了五座現代化的污水處理廠,使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700立方米/小時,所有外排水一律經過無害化處理,全部達標排放;所有鍋爐均配有煙氣脫硫、脫硝和靜電布袋聯合除塵裝置,安裝了在線監測設施,煙氣排放全部達標;園區建有危險廢物處理中心,能夠對各生產裝置產生的所有廢渣、廢油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再利用。
駿化集團則大力實施氮肥生產能量優化及資源綜合利用標志性工程,并在公司系統內推廣應用,減少廢棄物和有害物質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資源。駿化集團以廢氣、余熱余壓、廢渣回收利用為目標,成功地將“三廢”物資進行了徹底回收利用,使整個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實現了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有機統一。如該公司新建的6套“三廢”混燃爐裝置,不僅能將造氣吹風氣、合成弛放氣等可燃廢氣全部回收利用,而且還可以摻燒爐渣、細灰、煤矸石、造氣煤末等廢物,回收利用率達100%。“三廢”混燃爐產生蒸汽又可供生產系統使用,大大提高了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年節約標煤9.65萬噸。
循環經濟——“零排放”是終極目標
如果說降耗、減排是企業的目標,那么循環經濟就是當前企業綠色發展的手段。李壽生表示:“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的情況下,我國石化行業必須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進清潔生產,深入實施責任關懷,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斷提高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朝著污染物“零排放”的終極目標努力。 例如,延長石油形成“三廢”大幅減量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促進廢棄物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 萬華化學集團在寧波萬華工業園打造MDI一體化化工制造聯合體,生產過程中只產生極少量“三廢”,絕大部分都能得到循環利用。
寧東整裝煤田規模化集中安全高效開發煤炭資源的同時,在煤炭基地內建設世界級煤化工基地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開發煤化工產業和高端炭基材料產業,進行就地規模化集中轉化利用,延長了煤炭產業鏈,大幅提升了煤炭資源的附加值,創建了一種集煤炭開采、煤化工和高端炭基材料轉化利用為一體的全新的現代化產業模式,構成了我國現代煤炭開采和轉化利用產業化的主體框架,創新了一條煤炭資源大規模開發和產業化高效利用的完整產業體系,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來自《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年度報告(2014)》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多種化工廢渣、廢氣利用率達100%,這些記錄給化工企業所付出努力以客觀公正的肯定。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目前循環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在資源再生利用方面的缺少有效的組織,未形成產業規模,缺少技術研發。我國在廢物的再回收、再利用、再循環方面存在較大的潛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國家如果能出臺相關政策,形成產業規模,會極大地緩解我國資源緊缺、浪費巨大、污染嚴重的矛盾。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我國發展循環經濟還方興未艾,在理論和實踐上要進一步深入探索;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形成后發優勢。推動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法律規范、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科技支撐”的運行機制,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