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5年度報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發布會上強調,中國確定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要爭取提前達峰。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2015年6月30日,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等2020年后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路徑和政策措施。
解振華稱,要實現提前達峰的目標,主要是通過節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國現在的能耗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與平均值相比大概還有1.9倍,因此我國節能的空間很大。
“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中國近20年,累計節能量占全球的52%,加上最近這兩年,應該是52%以上。也就是說,全球的節能總量當中,中國占了一半以上。中國的節能過去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潛力還很大。”解振華表示,為確保達成中國INDC(自主貢獻方案)作出的承諾,必須進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做好節能。
有外媒體記者提問,為了在巴黎氣候大會上取得有效的成果,中國是否會采取進一步的舉措或作出任何形式的妥協、中國當前承諾的目標是否不會再進行修改?
解振華表示,今年年底的巴黎氣候大會是今年國際社會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中國非常希望這次大會能夠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的里程碑。大會取得積極的成果,如期達成協議,這是世界各國和人民的共同愿望。
解振華強調,無論遇到什么情況,要確保完成中國作出的INDC(自主貢獻方案)的安排。中國政府、中國人民說話算數,只要是我們作出的承諾、確定的目標任務,盡管有很多困難,我們都會完成,同時中國也不會因為各種原因修改目標。中國目前提出的目標是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做了充分準備、充分論證了兩年的基礎之上確定的,應當是科學的。所以,我們會確保完成這個目標。
對于巴黎氣候大會上各國之間的主要分歧,解振華稱,主要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如何體現,即在節能減排、資金、技術和透明度等方面都要體現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歷史責任不同、能力不同、發展水平不同的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