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體現財政部、國家發改委“整合財政政策,集成財政資金,以城市為平臺整體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精神要義,銅川市從2014年起建設了集宏觀經濟、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重點企業能耗為一體的信息監測管理平臺,用大數據的方法研判節能減排形式,預警環境污染事件。
“幫我看一下06電流、磨機電流”;“06電流141、162,磨機電流228、17,一切正常”;“好的,我這邊也一切正常”,這是記者在銅川市聲威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實時監控平臺看到的一幕對話。位于監管平臺的一名工作人員與另外一名在生產車間的工作人員正在通過對講機利用實時監管平臺的各種數據指標對水泥生產線上不同型號的生產設備進行監管及反饋。
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這套能管監控平臺可以對水泥生產過程中包括水、電、煤、氣在內的能源和資源消耗情況進行實時監控,有效防止了設備的空載運行、電壓電流不穩定等各種狀況的發生。
在減排方面,聲威公司利用自籌和市財政撥付的專項資金建立了脫硫脫硝系統。該系統采用SNC-2先進技術,把四氨水噴入到分解爐中,達到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目的,同時發揮管理平臺實時監控的反饋作用,將本企業與其他同行業企業的排放指數進行對比并找出差距,從而進一步提高設備生產制造工藝水平,不斷降低單位氮氧化物排放量。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是800-900毫克每立方,減排系統運行之后,我們的氮氧化物排放為300毫克每立方,減排效率達60%以上”,聲威公司生產工藝部主管胡鵬剛告訴記者。
記者從市節能減排辦了解到,信息監測綜合管理平臺以節能減排示范辦作為總平臺,發改委建立能源監測平臺,市環保局建立環境監測平臺,市統計局建立統計信息平臺,打破了部門、行業界限,把城市作為一個整體,以信息化手段將財政、發改、環保等部門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力量充分整合。
該平臺對全社會能耗、污染物排放、環境質量、宏觀經濟、利稅、產值等數據進行全面集成,實現示范城市全方位可視化管理,為節能減排管理工作提供實時的指標預警、趨勢預測、潛力分析等智能分析和輔助決策,為銅川綠色低碳發展提供科學高效的信息支撐。
據了解,整個平臺建設了高標準的四個機房,安裝了千余個監測設備,對全市25家重點耗能企業,5家大型公建實現了24小時實時在線監測,對10家重點環保企業實現了視頻實時監控,對10家國控、13家市控重點環保監控企業的環保數據實時接入。建立了覆蓋市、5個區縣、41個鄉鎮的統計數據專網。各平臺獨立運行,支持各部門業務需要,同時為總平臺提供實時數據。
銅川市節能減排辦副主任劉魯西告訴記者,整個平臺的建設填補了發改部門節能監測信息化手段的空白,大大提升了環保部門監測管理、統計部門匯總分析的能力。同時整合了各部門力量,用大數據的辦法對節能減排工作實現了實時監測、及時研判。其次是平臺建設與機制創新高度融合,為下一步節能量交易、排污權交易等提供了數據支撐,為示范期結束后節能減排持續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