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上海舉行的中國綠色低碳融資國際論壇上獲悉,我國將積極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綠色金融市場。這是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在致辭中透露出的信息。
史耀斌說,中國經濟發展已步入新常態,在保持經濟合理增長速度下,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盡早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財政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多層次、多方式支持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從總體上看,我們生態文明建設依然落后于經濟社會發展。
史耀斌指出,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新型產業,完善壯大碳交易和排污權交易等行業,逐步形成在政府引導下以經濟和市場為主的長效市場減排機制,實現政府市場雙輪驅動,優化資源配置,有效降低社會減排總成本。
史耀斌表示,目前資金瓶頸是綠色低碳發展的一大挑戰,應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健全法律法規,完善標準體系,細化價格、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完善債權、股權、保險市場建設,積極發展碳市場和排污權交易,加快建立高效的綠色低碳交易市場,滿足多元多層次的投融資需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場整體競爭力。
史耀斌提出,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發展模式也是一大方式。他表示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綠色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與運營。以契約平等的方式激勵社會資本,發揮他們在資金、技術、管理和創新等方面的長處,從體制機制上解決目前基礎設施供應不足、社會公眾參與不足、社會資本進入難等問題。
史耀斌指出:“我們要以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基本路徑,通過轉變觀念、改革創新、依法治國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作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世界銀行集團常務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官伯特蘭-巴德爾 (Bertrand Badré)表示:“在中國實現重大經濟和環境目標的過程中,資本市場能夠高效地為重點領域調配資金。中國的全國碳市場一旦開始運作,其規模將是全球第二。中國利用市場工具成功實現綠色增長對于世界經濟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焦小平表示:“中國的綠色增長之路需要金融創新來化解資金瓶頸,要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運用政府和市場兩個輪子,驅動新一輪可持續增長。”
據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李高介紹,2015年我國要完成“十二五”的目標任務,“十三五”期間將實行更有力的碳排放政策。“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的體制機制正逐步完善,目標約束不斷加強,203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各地都已提出了盡早達到峰值的時間表�!崩罡弑硎疚覈鴮⑴κ惯@一峰值盡快到來。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指出,中國重工業占經濟比重高、能源中大部分為煤炭,這樣的經濟結構亟需改變。他表示,除了政府財政投資外,絕大部分的綠色投資需要社會資本參與,建議盡快建立國家級的綠色銀行,同時鼓勵現有銀行成立綠色事業部、推動成立綠色產業基金、發展綠色債券市場,中國人民銀行正在和相關部委協商,擬推出中國的“綠色金融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