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中國紡織生態文明企業創建暨中國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走進萬事利” 采訪中了解到,我國紡織行業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正在形成,堅持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 加快生態文明創建工作,助推行業轉型升級。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表示,生態文明建設在當前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紡織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紡織行業堅持綠色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推進行業生態文明建設也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世界紡織品市場呈現多元化發展、信息網絡技術與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等背景下,伴隨著國內外各種壓力的呈現以及自身結構、綜合成本、環境資源等約束,紡織行業發展步入轉型升級的新常態。《紡織行業“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從加強節能減排管理體系、完善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提高紡織業社會責任水平三個方面提高紡織行業生態文明水平。
高勇表示,紡織行業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具有一定的基礎:行業有一批優秀的龍頭企業和企業家,對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行業長期以來在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和經驗;依托于產業鏈體系的協會組織已經開始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紡聯環資委已建立起一支工作隊伍并在過去的兩年里探索了一些工作方法和路徑,并與中國生態文明研促會建立了緊密的工作聯系,得到了有力的指導和支持。但也面臨挑戰,紡織行業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正確把握國家有關政策法律,探索紡織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規律,不僅要搞好先進企業的試點示范工作,處理好與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更加艱巨的任務是如何帶動廣大中小微紡織企業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提高,真正做到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全行業的轉型升級當中,實現行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生態文明研促會紡織工作委員會主任、中紡聯環資委副主任孫淮濱介紹,2015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促進委員會、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紡織行業工作委員聯合開展了紡織行業生態文明創建及“中國紡織行業生態文明萬里行”活動,活動計劃選擇一批重點企業開展培育、試點和創建工作,使企業在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生態文化、生態制度等方面達到行業或國內領先水平,并將據此研究確紡織行業生態文明示范企業的創建模式,通過完善各項生態指標,將企業的經營理念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及綜合利用、生態文明意識教育等同步規劃、實施和發展,實現創建生態文明示范企業可持續性發展。
據了解,經過半年多的工作,浙江萬事利集團完成了中國紡織生態文明示范企業的申報、自評和初步培育,成為中國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第二站走進的企業。萬事利集團在絲綢這一生態行業中實施品牌戰略,構建了絲綢面料整個生命周期“供應鏈生態要求——綠色生態印染——產品循環利用”三個階段的生態設計方案。包括:形成行業聯盟,實行外部供應鏈(生絲與坯綢)生產工藝的生態采購要求;形成比較完整的數碼噴墨印花工藝技術及參數,整體技術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研究開發確實能夠產業化的絲綢回收利用的工藝技術,尤其是廢棄絲綢面料到蠶絲被、絹絲織造的工藝,實現絲綢廢棄物循環利用、零廢物排放、變廢為寶的目標;通過產品生態設計和品牌宣傳,提高公司產品的競爭力,努力打造中國絲綢第一品牌。萬事利集團董事局主席屠紅燕表示,萬事利生態文明建設做到了:挑選原料及化學藥品時,嚴格挑選環保染料、助劑,確保生產過程中不含任何有害物質;從2004年開始實施染化料助劑的環境管理,確保在2020年前做到有害物質零排放;制定一系列綠色供應鏈規范制度,包括《供應商選則標準》、 《綠色供應鏈實施規范》、《供應商評價規范》等,對供應商進行全方位的生態供應鏈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