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土資源部網站消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日前披露,上半年,大中型鋼企平均銷售利潤率只有0.13%,在全國工業行業中墊底;86戶會員企業中虧損35戶,虧損面為40.7%。同時,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警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產量,很多鋼企將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中鋼協指出,上半年,鋼材需求增長有所放緩,而國內粗鋼產量大幅增長,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況沒有改變,這造成鋼材價格持續低位,再加上鐵礦石價格降幅小于鋼材價格降幅,企業生產成本居高難下,經營十分困難。雖然盈虧相抵后大中鋼企實現利潤22.67億元,不過其中包括投資收益43.21億元、營業外收支凈額38.8億元,扣除這些因素,鋼鐵主業仍然有較大虧損。特別是6月,因鋼價大跌,會員企業合計虧損6.99億元,為今年首次行業虧損。
中鋼協分析,今年下半年企業很可能遭遇資金緊張難題。6月末,重點鋼企銀行借款同比增加1051.56億元,增長8.8%,其中短期借款增加1125.54億元,增長13.65%。應收、應付賬款同比均有所增長,其中應收賬款增加19.62億元,應付賬款增加214.3億元。
此外,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日前,新任中鋼協協會會長、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稱,由于產能繼續增長,原料價格,融資成本等多因素交織,下半年行業經營難言樂觀。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鋼鐵行業都將處于微利經營的狀態,甚至會出現年度虧損。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數據,2006年~2012年累計淘汰的煉鋼能力有1億噸,煉鐵能力1.6億噸。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以2006年~2012年為例,8年累計減少的粗鋼產能為7600萬噸,但這期間,國內累計新增的粗鋼產量產能達到4.4億噸。根據中鋼協的調研,目前在建產能規模依然很高,今后三年分別新增1.1億噸的煉鐵產能和1.3億噸的煉鋼產能。新增加的粗鋼產能是已淘汰掉產能的近六倍。
在越虧損越生產的怪圈下,中國鋼鐵產能不降反增,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實際上,最近幾年,鋼鐵產能過剩已經成為業內共識,按國家產業政策,淘汰產能的標準也在不斷提高。根據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數據,2006年~2012年累計淘汰的煉鋼能力有1億噸,煉鐵能力1.6億噸。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相比已經淘汰掉的產能,近年新增的產能則要大得多,“淘汰落后產能的成效被新建、擴大的產能抵消了。”遲京東說。
鋼鐵產能不降反增背后,是當下GDP政績觀下的產能擴張沖動。此前,河北省就曾瞞報鋼鐵產量近5000萬噸,其目的是為了降低節能減排成本、保住產量。
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稱,“鋼鐵企業均為當地的最大工業企業,不僅貢獻了當地巨大的GDP總量,還貢獻大量的稅收,另外還能解決就業壓力,各地都有做大做強鋼鐵產業的強烈愿望�!�
中鋼協首席分析師遲京東表示,而為了片面的追求規模競爭效應,也使得鋼鐵企業越來越龐大。我們很多民營企業,掛在嘴邊的話是,有市場我干,沒市場我也干,只要我比他強,他死了我還能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