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垃圾是混著的,這么臟的垃圾燒誰都要反對,我也要反對�!�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北京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中,廚余垃圾占69.32%、塑料制品占9.78%,紙類、金屬、玻璃等其它垃圾占20.9%。在李皓看來,北京市的生活垃圾中有近80%的成分是不能焚燒的。但北京市政府參事王維平卻不這么認為,他對高安屯垃圾焚燒廠的技術設備充滿了信心。
王維平:“它有比較復雜的煙氣凈化系統,投資昂貴,那么主要的方法包括一些布袋、冷卻、水幕,也包括通過控制爐溫,來使得二噁英的排放達到0.1納克,這0.1納克的標準是國際上最嚴格的標準�!�
王維平表示,他完全理解周邊居民對垃圾焚燒廠的擔心,因為此前高安屯垃圾填埋場的確對周邊環境造成過一定的影響,也正因為這樣,他們對垃圾焚燒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維平:“它要實時地按照標準來運行,實時地向社會公布,在線監測你的數據,要接受監督的,我們也希望公眾來監督,因為這個實時監測的牌子,液晶顯示屏,將來時要放在大門口外面的,老百姓可以隨時看到,看到以后就舉報�!�
國外為解決垃圾問題開始了其它探索
從剛才的報道里看到,即使在技術專家中間,主燒派和反燒派的觀點也是針鋒相對。實際上,垃圾焚燒技術確實走過一段曲折的發展過程。它起源于19世紀末的西歐和美國,但首先大規模采用這項技術的是地少人多的日本,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在全國極力推廣垃圾焚燒,但由于缺乏監管,對二噁英污染認識不足,隨后付出了慘痛的環境代價。
日本對垃圾焚燒的依賴程度居全球之首,焚燒廠的數量占全球的70%,全國有60%的城市固體廢棄物通過焚燒處理,這導致大氣中的二噁英含量嚴重超標。20世紀90年代,日本大氣中測得的二噁英水平竟然是其它工業國家的10倍。
環境學者李皓:“日本有些學者就認為,日本產生一些污染問題,包括一個是危害人的身體,甚至可能還危害一些生物領域一些動物發育,就高度懷疑是二噁英的這些引起的。”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