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氫”先行的再思考
與發達國家已逐漸形成跨行業企業、技術聯盟的進度相比,國內電池產業還處于行業定義階段,在產業化進程中似乎已落后了一步。而在選擇未來電池技術方向上,工信部新近出臺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又引發了不少爭議。
按照“規則”規定,根據不同發展階段將新能源汽車劃分為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3個技術階段。其中,以鋰離子電池為動力的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屬于發展期;使用鉛酸蓄電池和鎳氫電池的混合動力車則列為成熟期。
這本無可厚非,不同國家應依據自己的國情做出不同選擇,對相關電池技術的研發及推廣采取扶持策略。爭議之處在于,“規則”界定,發展期產品只能在批準的區域銷售使用,并至少對20%的產品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成熟期產品才可在全國銷售使用。
業內人士擔心,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鋰電池汽車的發展速度,損害車企研發積極性,最終造成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片面和不平衡。
實際上,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究竟是采用鋰電池還是鎳氫電池,即使在全球范圍內,爭論都由來已久。清華大學汽車系專家林建告訴記者,包括普瑞斯在內,目前全球99%的混合動力汽車都是采用鎳氫電池動力,但即使如此,包括豐田在內的國際主流汽車企業普遍認為,鋰離子電池將逐步取代鎳氫電池,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主驅動力。
“電動車之所以發展不起來,主要是受制于電池。因此,要發展就離不開電池這一核心技術”,賈新光告訴記者,“相對鎳氫電池,鋰電池性能更好一些,目前全球電動汽車主要用的電池都是鋰電池,而我國在鋰電池生產方面又具有優勢�!�
林建也認為:“從成本和商業化的角度來看,鎳氫電池更加現實。除了普瑞斯以外,國內大多數正在研發的新能源汽車采用的也是鎳氫電池,是已經被驗證可以被商業化、規�;碾姵伢w系�!奔热贿@樣,工信部為什么推出這樣一套招致非議的新能源汽車開發路線圖呢?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了部分緣由。
選擇何種路線,除了看產品的技術特征,關鍵還要看是否符合國情。目前在我國車用電池生產企業中,具有鎳氫動力電池生產能力的企業占多數,包括春蘭、中炬高新、湖南神舟等一批民營企業以及整車企業中包括長安杰勛[綜述圖片論壇]、奇瑞A5、一汽奔騰、通用君越[綜述圖片論壇]等,大部分品牌的混合動力轎車所采用的都是鎳氫電池。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先鎳氫而后鋰電,正是國家基于電池產業國情現狀的務實考慮。
“現階段主推鎳氫,并不意味著今后就放棄鋰電技術,事實上,鎳氫電池和鋰電池有各自不同優勢,在未來完全有可能實現共同發展”,全國乘聯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豐田新能源路線正是實例。豐田的混合動力車(HEV)中全部使用鎳氫動力電池,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則采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既要重視技術的先進性,又要考慮商業化的成功率。
崔東樹認為:“大家都很看好鋰電,但事實上,只有在取得技術突破后才會有大發展。對于我國來說,鋰電池技術目前推廣時機未到;而鎳氫電池的推廣時機已成熟,鎳氫成本、性能基本滿足混合動力需求,搭配于混合動力汽車更成熟,也更經濟�!�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