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10%,其中,太陽能發電總容量達到30萬千瓦。
許多行業人士認為,由于光伏發電目前的發電成本尚高,完全依靠市場驅動,光伏產業將舉步維艱,所以政策扶植成為當前推動光伏市場的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一個重要的著手點是“上網電價”政策的完善問題。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常務副會長、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方面起步最早的是德國,他們在2004年實施了經過修訂的“上網電價法”,施行購電補償,根據不同的太陽能發電形式,政府給予為期20年不同等級的補貼。購電補償的推出成為德國光伏市場增長的催化劑,短短幾年后,德國一舉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場。盡管目前遭遇金融危機,世界各國對光伏產業的政策推力仍在延續,有的政府補貼力度還在加大。
中國雖然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并明確規定了“上網電價”和“全網平攤”的法規條款,但法規的實施細則尚不到位,可操作性不強。“太陽能發電是新生事物,落實到具體政策上,怎么上網、怎么定價,政府、電力公司、企業都沒有經驗,需要探索總結。”施正榮說。
不過,對中國光伏發電的前景,施正榮仍充滿信心。他預測,通過產業鏈上游多晶硅價格的下降和產業的技術創新,尚德有望在2012年實現光伏發電每度電1元錢的目標。他說:“當光伏發電成本與火電持平,我們有理由相信,光伏市場將具有無限的成長空間。”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