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較之于其他的產業,中國新能源中小企業可謂“危”、“機”并存,雖然無雄厚的“冬糧”,但卻有美好的發展前景。近日,記者采訪了新能源企業界人士,大家都表示這次金融危機還未對其造成影響。
廣州科凌新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鎮榮認為,目前金融危機主要對外貿型企業造成較直接的影響,但從目前中國的發展趨勢看,尤其是中國政府出臺了拉動內需的利好政策,將有力地推動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未來幾年,作為既能創造經濟效益,又能產生良好社會環境效益的新能源產業,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將繼續立足太陽能等新能源,長期規劃,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增強企業生命力。
從事沼氣事業的深圳市普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建安總經理表示,危機對目前市場推廣較好的太陽能光伏行業影響較大,對生物質能利用企業影響不大,王總認為對企業有影響表現在國際原油價格的暴跌,但隨著油價逐漸回暖,這部分影響會越來越小。
新泰市風龍王設備有限公司的周女士認為,目前公司業務主要針對國內,因此還沒感覺到有何影響,她覺得有影響的是部分人才的流失,但這對以后人才的再定位有更好的前景。
武漢盛通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許文軍認為,企業處于經濟危機中,更能體會到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好處,會有更多的企業投入節能減排,真正地從中獲得益處,并更著重于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盛通源作用節能服務商,明顯感受到企業對節省企業成本的需求,未來中國的節能產業市場前景更加廣闊。
記者隨后采訪了其他幾家新能源企業,但其總裁都已外出或忙碌中,也許,這正是目前新能源企業運行良好的外在表現吧!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