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結:垃圾處置費拖欠過億元企業或面臨停產
在東郊垃圾焚燒發電廠王萍提供的一份垃圾處置費回收情況說明中,記者看到,截至2013年3月,官渡、盤龍等區共拖欠垃圾處置費4626.21萬元。2012年7月前,官渡區應付的垃圾處置費為3234.82萬元,實際支付1676.95萬元,支付比例僅為51.84%;而在2012年7月—12月之間,官渡區應支付的垃圾處置費為758萬元,實際支付85.99萬元,支付比列僅為11.34%。
垃圾焚燒發電廠在“吃不飽”的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困擾它們的生存現狀,那就是垃圾處置費被長期拖欠。目前,拋開垃圾處置費收回較好的海口和試運行的呈貢不提,僅五華、東郊、空港3家被拖欠的垃圾處置費已過億元。
“我們廠的欠費問題從2008年至今已高達6000余萬元,2012年7月昆明市將垃圾費合并到自來水中收取后,欠費更加突出,盤龍、高新兩區未支付過處置費,五華、西山也只能是自來水中收取多少支付多少,差額部分就不予理睬。”五華垃圾焚燒發電廠的一位負責人說,本來垃圾處置費合并到自來水中收取也只是全市一表一戶的家庭,企事業單位現仍然是環衛部門收取,可在實際催收過程中,環衛部門往往答復說“差額部分向市城管局要”,“可是過去沒有合并到自來水中收取,由各區環衛部門收取時,環衛部門也沒有按時足額支付過。”
在東郊垃圾焚燒發電廠王萍提供的一份垃圾處置費回收情況說明中,記者看到,截至2013年3月,官渡、盤龍等區共拖欠垃圾處置費4626.21萬元。2012年7月垃圾處置費捆綁水費收取前,官渡區應付的垃圾處置費為3234.82萬元,實際支付1676.95萬元,支付比例僅為51.84%;而在2012年7月—12月之間,官渡區應支付的垃圾處置費為758萬元,實際支付85.99萬元,支付比列僅為11.34%。
除了官渡區,其他區的情況同樣如此。同樣在上述情況說明中,記者留意到,2013年1—3月,盤龍區和經開區應支付的垃圾處置費分別為67.45萬元和209.03萬元,但實際支付的金額均為0元。
“我們公司昨天剛收到了50萬元,加上之前的總共也只收到121萬元,而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我們應該收回垃圾處置費624萬元。”空港垃圾焚燒發電廠的上述負責人周鋼直言,“集團公司目前在全國各地共建有垃圾焚燒發電廠14個,而昆明垃圾處置費的拖欠情況是最糟糕的。”
公開的資料顯示,垃圾焚燒發電廠成本補償、利潤主要來源是垃圾處理費補貼和上網電價收入。而所謂垃圾處理費補貼,是指每處理一噸垃圾,政府就給予一定金額的補貼,各地政府標準不一,從每噸50元到200多元不等。根據昆明市發改委2009年下發的《關于調整昆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收費標準的通知》,全市焚燒發電廠的處置費收費標準為90元/噸。
“我們現在還有2000噸煤的庫存,等到5月份用完,垃圾處置費還不能到位的話也許只能選擇停產了。”前述五華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負責人指著倉庫里煤無奈地說道。
回應:拖欠處置費2—3年內解決
市城管局副局長鄧衛東并不同意垃圾焚燒發電廠在規劃布局方面存在問題一說。他說:“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設計處理能力存在一定的預留期,5—10年左右的時間可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平衡。”
垃圾處置費拖欠問題,市城管局表示:“這個現象也比較正常,任何事情都有個磨合期,通過對入戶水表的摸底排查,今年1月份我們1個月已經可以收到垃圾處理費1700萬,一年估算下來總費用可以達到1.5—2億元,可以支付垃圾清運和垃圾處置這兩筆費用了。”
主城區每天產生5000噸的垃圾,設計處理能力5300噸/天,為什么會存在如此大的缺口?垃圾處理費市民一直在繳納,為何會存在這么大的缺口?針對上述問題,記者也采訪了垃圾焚燒發電的主管部門昆明市城管局。
“主城區每天產生的5000噸垃圾中,加上周邊縣區可達到7100噸/天,但有1000—1300噸紙張、塑料等有價值的部分在回收過程中被減量,實際上主城區每天需要處理的垃圾也只有不到4000噸。”市城管局副局長鄧衛東并不同意垃圾焚燒發電廠在規劃布局方面存在問題一說,“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設計處理能力存在一定的預留期,5—10年左右的時間可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平衡。”
鄧衛東坦言,嵩明縣已建成的垃圾衛生填埋場確實是作為全市的垃圾應急填埋備用,但該項目屬于BOT項目,“這個項目為世行的貸款項目,屬于世行的貸款項目,目前正與中標單位商討協議解除當中,具體的時間還不好說。”
“針對垃圾處置費的拖欠問題,我們將分期收取,爭取在2—3年內予以徹底解決。”鄧衛東并沒有回避垃圾處置費拖欠的問題,“2012年7月以來,昆明將生活垃圾處理費與水費捆綁收取,這樣垃圾處置費可以及時撥付,從而避免一些部門再出現拖的情況。”
但記者從五華、東郊、空港3家垃圾焚燒發電廠了解到的情況是,2012年7月后,垃圾處置費拖欠的情況更為明顯,對此鄧衛東給出了這樣那個的解釋,“這個現象也比較正常,任何事情都有個磨合期,通過對入戶水表的摸底排查,今年1月份我們1個月已經可以收到垃圾處理費1700萬,一年估算下來總費用可以達到1.5—2億元,可以支付垃圾清運和垃圾處置這兩筆費用了。”
“據統計,全省城市垃圾人均產量為1.0—1.2千克/噸·人,垃圾的年產量高達621.78萬噸。目前,云南在城市垃圾處理方式上,94.1%采用衛生填埋方式,3.9%采用堆肥方式,2%采用焚燒方式。”省能源局總工程師吳煜說,目前,全省的垃圾處理以填埋為主,利用率還很低,“垃圾圍城”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在此背景下,昆明作為省會城市,做好垃圾焚燒發電的示范效應,意義更加突出。
質疑:市民每月10元的垃圾處理費去哪了?
“原來生活垃圾處理費只需每月每戶交10元啊,以前都不知道,一直都交得比這個多”,這是2012年7月,昆明實行將生活垃圾處理費與水費捆綁收取時,不少市民的反應。照此推論,實行捆綁收費之前,市民實際支付的垃圾處理費比現有標準還要高。
但來自五華、東郊兩家運行較早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的信息顯示,捆綁收費前后,垃圾處置費的支付情況都不樂觀。以東郊垃圾焚燒發電廠為例,捆綁水費之前,官渡、盤龍、經開三個地方的實際支付比例分別為51.84%、66.52%、81.43%;而五華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垃圾主要來源地五華、西山、盤龍、高新區的拖欠的垃圾處置費分別為4439.16萬元、1165.34萬元、342.18萬元、160.42萬元。
2012年7月捆綁水費之后,這樣的情況并沒有好轉。同樣以東郊垃圾焚燒發電廠為例,2012年7—12月,官渡、盤龍、經開三個地方的實際支付比例分別為11.34%、40.23%和35.66%;而2013年第一季度,這3個地方中,僅官渡區支付了44.95%,其余兩個地方均為零。“目前,呈貢垃圾焚燒發電廠還在試運行階段,海口那家垃圾發電廠的垃圾處置費收回的情況較好,其余3家的情況都很不樂觀。”五華垃圾焚燒發電廠的一位負責人這樣說道。
雖然對此,昆明市城管局給出了“任何事情都有個磨合期”,“爭取在2—3年內予以徹底解決”這樣的答復,但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此前拖欠的垃圾處置費到哪里去了?對此,主管部門并沒有明確回答,而2—3年予以解決,時間也似乎也長了點。
另一方面,垃圾不是廢物,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和傳統方式相比,垃圾焚燒發電的優越性十分突出,不僅占地面積小、減量化效果顯著,而且無害化相對好一點、垃圾資源化利用(回收電能和熱能),對環境影響相對小一點。從這一點上來講,雖然嵩明的垃圾運到空港垃圾發電廠成本不小,雖然政府部門有自己的苦衷,但從環境效益而言,依然值得主管部門去推進。
國務院辦公廳此前印發的《“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明確表示,到2015年,全國城鎮焚燒處理設施能力達到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35%以上,昆明主城區顯然已經超越這一比例。只是,全市5座垃圾焚燒發電和資源再生利用企業均屬政府招商引資建設,總投資達17億元,不要因為“吃不飽”、垃圾處置費拖欠等因素影響了其在云南其他地方投資的信心,甚至產生“逃離昆明”的想法。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