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全國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政策背景下,風電、光伏發電的裝機增長速度遠超出預期,但在體面的增速數字背后,尚處于成長期的新能源產業也沾染了產能過剩的陰影,但與傳統火電裝機淘汰落后產能的需求不同,新興能源產業目前面臨的過剩更多是由于“低門檻”導致的。
分析人士認為,多晶硅、風電設備這類與新能源相關產業被國務院列入產能過剩及重復建設之列,說明這些行業已經出現了相對過剩,目前國家出臺行業指導政策、設立行業準入標準能夠有效緩解行業中長期產能過剩問題。與此同時,行業門檻的提高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新的市場進入者,同時招投標等資源將向龍頭企業集中。
產能過剩歸咎于“門檻低”
近期,由于多晶硅市價從500美元/公斤的高點暴跌至最近的65美元/公斤,大批多晶硅企業面臨巨額投資虧損的問題。細究原因,在多晶硅價格高企時,不少投資者在暴利誘惑下,在不具備技術能力、市場支持、規模優勢的情況下就進入多晶硅行業,在價格波動時,這些企業面對風險,生存空間自然被擠壓,大面積折戟成為必然。
統計表明,目前我國的光伏產業鏈中,已投產的有10多家多晶硅企業、60多家硅片企業、60多家電池企業、330多家組件企業,太陽能電池產量占到世界總產量的30%。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等近50家公司的多晶硅生產線建設總規模逾17萬噸,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這些產能若全能兌現,超過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
再看風電設備行業,第六期風電設備特許權招標價格顯示,風電設備價格相比上一次招標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跌,低于此后的風電上網標桿價格,這從側面反映了風電設備行業的競爭趨于激烈,風電設備產能也存在過剩的跡象。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此前,無論在多晶硅行業還是風電設備行業,投資者進入的門檻很低,盡管各地的政策規定不同,但基本都沒有明確的門檻要求,此外,由于新能源產業備受國家政策鼓勵,各地政府的投資熱情也從傳統產業轉向新能源產業,導致逐利者盲目進入,而進入者的資質也良莠不齊。
而門檻低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國多晶硅、風電設備兩大行業內企業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據了解,目前我國硅提純、風機設備關鍵零部件的技術仍然依靠進口,這導致行業內企業表面上處于新能源產業鏈,實際還在重復傳統能源技術含量低、耗能高的粗放型發展老路。
企業呼吁建立行業準入標準
國務院會議強調,要嚴格對產能過剩行業的市場準入。行業專家認為,行業門檻的提高將一定程度上限制新的市場進入者,同時招投標等資源將向龍頭企業集中,因此對行業龍頭來說反而有利好空間。
業內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多晶硅行業一直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眾多小企業產能很小、技術落后,沒有能力建設高水平、無污染的多晶硅生產基地,此時國家出臺警示性政策是很及時的。
國內光伏行業巨頭江西賽維LDK有關人士表示,江西賽維上馬的多晶硅項目擁有全閉環循環系統,基本實現無污染,這些環保系統耗資巨大,相比另外不投入環保設施的小企業來說,公司的成本壓力也很大,因此提高行業準入標準對行業公平競爭有積極作用。
長城證券研究員周濤建議,未來提高風電設備和多晶硅產業的行業準入標準,可以從產能規模、能耗強度、環保設施等多方面予以規范,這一方面能將不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產業政策的企業排除在外,另一方面能夠促進行業競爭,實現技術、規模優勝劣汰,降低行業成本,促進真正的行業強者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