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和市場化方向,堅持節能環保,促進油氣資源高效利用。對于天然氣在中國目前的發展而言,這樣的改革來得正當時。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并利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之一。有文字記載,在公元2~3世紀,中國已利用石油、天然氣作燃料。天然氣是碳排放系數最低的化石能源,增加天然氣生產和消費,可以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中國目前還沒有實現發達國家已經完成的能源結構第二次轉變——從煤炭轉向石油和天然氣,由此導致中國城市和農村能源消耗的低效與污染不可小覷。天然氣在中國是稀缺的能源資源,其對節能減排可發揮獨特作用。
“十三五”能源結構的調整優化,對我們應對環境污染帶來的多種不利反應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正處于能源替代時期的中國,想要實現減排的目標,用潔凈能源替代煤炭是必不可少的。為實現2℃氣候目標,氣候大會和相關國際組織呼吁重視可再生能源、低碳能源的利用,天然氣再次成為能源結構改革的新興力量,推進天然氣在產業側結構改革中的作用、提高天然氣產量和供應量,成為能源領域、氣候領域和國際社會的基本共識。
未來我國經濟社會和能源消費需求還將繼續增長,2020年以前天然氣消費量還將保持10%以上的年增速。按照《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實現2020年天然氣比重有望達到10%以上宏偉目標,在2015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同時實施氣化城市民生工程,到2020年實現城鎮居民基本用上天然氣。
《意見》指出,要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制定全國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目標及分解方案,建立目標責任制。深入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健全節能標準體系。這對天然氣的發展而言,起著提綱挈領的目標指導作用。在此基礎上,天然氣體制改革要全面實施國家能源戰略,正確處理好企業、市場、政府之間的關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
制約天然氣發展的主要還是價格問題,在現階段沒有考量環境成本的情況下,天然氣價格肯定高于煤炭。其次,行業市場化程度還不足,定價機制和供應機制尚不能及時反映供需結構的變化,這都影響下游市場的開拓。所以從價格的角度,《意見》也給出了具體的落實政策:
要改革油氣產品定價機制,有效釋放競爭性環節市場活力。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發揮市場決定價格的作用,保留政府在價格異常波動時的調控權就體現了在市場機制對于天然氣改革的重要作用;推進非居民用氣價格市場化,進一步完善居民用氣定價機制。依法合規加快油氣交易平臺建設,鼓勵符合資質的市場主體參與交易,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價格。加強管道運輸成本和價格監管,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科學制定管道運輸價格。
總而言之,環境問題將驅使中國增加天然氣消費量,想要推動國家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能源體制改革特別是價格改革是必然之選。將天然氣帶入市場,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基礎上,制定更加嚴格的質量、安全、環保和能耗等方面技術標準,堅持能源商品屬性,提高天然氣全產業鏈安全清潔運營能力和配售環節公平競爭能力才是促進天然氣事業發展的正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