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丨回顧2016年十大環境健康不靠譜流言 | 12-29 |
2016環境與健康十大流言真相在這里! TOP 1 北京等地霧霾中發現耐藥菌?流言 今年10月,瑞典哥德堡大學研究者發表論文稱,相比泥土、水等外部環境要素,北京空氣中的微生物群落含有的已知抗生素耐藥基因種類最多,并將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稱為“一種可最后求助的抗生素”。對于這項研究,國內少數媒體報道稱,北京等地霧霾中發現耐藥菌,人類最后的抗生素對它束手無策。 真相 北京市衛計委引用專家…… |
專家解讀重污染天氣相關問題:關于霧霾 這些你該知道 | 12-21 |
近日,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北方發生持續大面積重污染天氣,多地出現“爆表”情況,引起輿論高度關注。針對社會公眾對于重污染天氣存在的一些誤讀和疑問,本報專門邀請八位權威專家做出解讀。 內蒙古、陜西、山西是主要污染源? 誤讀一:京津冀的霧霾,主要是由內蒙古、陜西、山西這3個省區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霧霾最嚴重的京津冀三地自身產生的污染是次要的。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柴發合研究員:大量的觀測…… |
風能發電不僅節能環保 還帶動了經濟 | 11-07 |
11月01日訊,百草坪晴空萬里,天藍得純粹、通透,一片云朵也沒有。錯落分布在山上的“大風車”巍然屹立,長長的風機葉片不停地揮舞,站在風塔腳下可以聽到風機旋轉時發出呼呼的聲音。向遠處眺望,西涼山的風車也若隱若現。 眼下,在威寧的西涼山、馬擺大山、貴家營、麻窩山、大海子、梅花山等一座座高山上,迎風轉動的風車隨處可見,真可謂烏蒙風車天邊舞,舞出發展新篇章。 自2010年以來,華能集…… |
風力發電 它們只需“等風來” | 11-03 |
臺風是一個強大而具破壞力的氣旋性旋渦,它過境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強對流天氣,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覷。今年秋季以來,臺風頻頻肆虐我國東南沿海,據統計,單單9月以來,西北太平洋上和南海上已經生成了11個臺風。氣象專家表示,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海溫較低,而西太平洋海溫偏高,對流活躍,從而容易形成臺風。 雖然臺風讓我們擔心受怕,但是,據大西洋海洋和氣象實驗室測…… |
循環經濟發展 已呈現三產融合趨勢 | 11-03 |
循環經濟建設過程中,催生了環境服務業的發展,從市政環衛,到廢氣、廢水、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均已成為一種服務產品,并通過產業融合的形式進入各個領域。 從循環經濟的“3R原則”的角度來講,在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過程中,需要完善物流體系、倉儲空間、銷售渠道,并且通過法律法規、平臺整合將他們充分調動起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目前循環經濟…… |
推動生物質能發展提速 未來有哪五項重要工作? | 10-24 |
“我國能源體系和規模還不能支持生物質能源的大規模利用,生物質能源的經濟性也很難與傳統能源競爭。為此,我國將在‘十三五’采取多種措施推進生物質能源發展。”10月17日,在第五屆生物質能源國際會議暨展覽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主任任東明說。 作為人類使用的最古老的能源之一,伴隨著我國能源結構的轉型,生物質能的發展雖不是一帆風順,卻也可窺見光明。如何解決生物質能源…… |
原來碳交易市場機制建立依據和前提是這些! | 09-05 |
碳交易市場主要由交易主體、交易對象、交易市場、交易流程和交易平臺等構成。 碳交易和碳交易市場的含義 交易主體。要發揮碳交易市場為減排企業服務、有效應對溫室氣體減排的功能,關鍵在于市場主體的積極參與,從而提高碳交易的市場規模和流行性,并在公平、公正和透明的環境下形成合理的價格,引導碳資源的優化配置。通常,碳市場的交易主體主要有以下幾類:自愿或要求強制減排的單位和企業;參與CDM項目…… |
環保治理需要硬約束 污水處理、垃圾焚燒需要加強監管 | 08-31 |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承辦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研究書系》發布會在京舉行。根據其中《飲水安全與環境衛生可持續管理》的披露,設施不足和機制缺失制約我國農村環境衛生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在污水處理能力方面,農村明顯落后于城市,比如根據報告,全國只有11.4%的行政村對生活污水進行了處理,只有城市的1/8。污水處理能力…… |
煤炭去產能要解五個結 | 08-26 |
當前,國家大力實施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平衡供需,避免惡性競爭,推動煤炭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長遠看,煤炭去產能還要解開五個結,唯如此,才能讓煤炭產生更高的價值,促進煤炭價格回歸到理性區間。 第一個結:調整結構,實現企業升級。去產能既是主動減量的過程,又是盤活存量的過程,必須突出調整結構這根主線,真正把資源儲量少、賦存條件差、安全生產無保障、扭虧無望的僵尸煤礦淘汰掉…… |
[組圖]【毒地防治】修復一塊污染土地有多難?看完你就 | 08-15 |
伴隨著“土十條”的出臺,國內土地污染防治迎來環境監管最嚴時代,輿論普遍預測,在接下來的數年,全國各地將迎來土壤污染修復的高峰期,這對于飽受毒地隱形傷害或潛在威脅的老百姓而言,無疑是好消息。然而作為門外漢,很多人估計并不清楚修復一塊污染土地的過程中是怎樣的復雜與困難,盲目的樂觀顯然容易導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那么,修復一塊污染土地到底有多難呢?這一期,就讓優蟻君結合國內外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