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名稱:汽輪機組運行優化技術
二、適用范圍:電力行業火電廠
三、與該節能技術相關生產環節的能耗現狀:
汽輪機組熱力系統的狀態是影響機組能耗和運行安全經濟性的重要影響因素。目前很多機組存在運行負荷波動比較大、熱力系統運行損失大、維護成本高、檢修后性能下降快等問題。
四、技術內容:
1.技術原理
通過先進的診斷及在線控制技術,分析火電廠熱力系統的設備性能及運行參數,優化熱力系統各項運行指標,減少系統熱損失,達到最優運行狀態。同時,提高機組啟停的自動控制水平,簡化操作程序,縮短啟停時間,提高啟停運行的安全性,實現節能降耗。
2.關鍵技術
汽輪機組狀態診斷與性能評估;
汽輪機組熱力系統運行優化;
汽輪機組啟停優化控制系統。
3.工藝流程
具體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汽輪機組熱力系統運行優化流程圖
五、主要技術指標:
通過對熱力系統各項運行參數的優化,最終實現供電煤耗下降5g/kWh。
六、技術應用情況:
2002年11月14日通過國家電力公司組織的鑒定。該技術已經在平涼電廠、陽邏電廠、韶關電廠、梅縣電廠等電廠實施應用,解決了電廠機組運行曲線偏離實際最佳運行工況的問題,確定了機組輔機最優運行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機組供電煤耗,提高了機組的運行經濟性。
七、典型用戶及投資效益:
典型用戶:平涼電廠、陽邏電廠
1)建設規模:5臺機組(4×300MW機組、1×600MW機組)。主要技改內容:汽封系統改進和熱力系統優化,主要設備為汽輪機本體和汽輪機組熱力系統。節能技改投資額1810萬元,建設期每臺機組60天。改進后機組額定工況下對應發電煤耗率分別下降7.38 g/kWh、5.10 g/kWh、5.06 g/kWh、5.55g/kWh和4.86 g/kWh,按年利用5000小時計算,各機組每年可節約標準煤分別為10960噸、7573噸、7514噸、8242噸、14434噸,共計每年可節約48723tce,年節能經濟效益按標煤價格800元/噸計算,改進機組每年可減少燃煤成本共約4330萬元,投資回收期平均約6個月(以煤價計算)。
2)建設規模:2×300MW,主要技改內容:調整運行曲線和輔機運行方式。節能技改投資額90萬元,建設期3個月,按每臺機組年利用小時5200小時,機組負荷率75%,標準供電煤耗降低4g/kWh,全年兩臺機組節約12000tce,取得直接經濟效益為:標煤價格按1000元/噸計算,全年兩臺機組產生節能效益1260萬元,投資回收期1個月。
八、推廣前景和節能潛力:
目前,發電行業都非常重視節能減排、降低成本,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該技術具有良好的節能效果和顯著的經濟效益,為企業所積極采用,近年來已得到快速推廣。預計到2015年可被30%的發電企業采用,每臺機組投入按350萬元計算,總投入為100000萬元,預期每年可節能210萬tce。
深入專題了解:國家重點推廣節能技術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