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機場的工程建設過程中,能源節約始終是一個重要主題。在機場建設之中和啟用之后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成為上海機場建設者們追求的目標。 其成功的做法可歸納為“綜合節能、系統節能、創新節能”。所謂“綜合節能”,就是關注機場規劃設計、建設施工、日常運行和運營管理中與能源消耗相關的各個環節,關注與能源消耗相關的飛行區、航站區、貨運區、工作區、機務維修區等各個部位及設備設施;所謂“系統節能”,則是以系統工程方法處理節能問題,按照“系統分析、明確因果、抓住要害、以求治本”的原則形成節能方案和措施;所謂“創新節能”,就是密切跟蹤能源技術進步,同時結合機場實際加以運用,打破常規,實現技術突破。

航站樓是機場能耗大戶。據統計,大型機場航站樓能耗平均占機場總能耗的60%。因此,指揮部把節能降耗的重點放在了新建的航站樓。在具體節能實踐方面,上海機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中以航站樓節能、能源系統優化和新能源利用最為卓越。
建筑材料精選,圍護結構優化
通過提高航站樓建筑圍護結構,主要包括建筑的屋面、外墻、玻璃幕墻、架空樓板等的熱工性能來節能。通過圍護結構節能措施對全年能耗及能耗成本影響的計算,共計可以節省能耗成本約160萬元。其中通過改善屋面的熱工性能每年可以節省能耗成本約32萬元,通過改善玻璃幕墻的熱工性能每年可以節省能耗成本約64萬元,通過改善外墻的熱工性能每年可以節省能耗成本約32萬元,通過改善架空樓板的熱工性能每年可以節省能耗成本約32萬元。
照明節能,按需提供
根據對設計模型能耗組成的分析,照明系統消耗的電能占到了全年用電量的42%,為單項中最大的耗電系統。指揮部提出的照明優化總體想法,就是在滿足各空間工作平面照度和照明均勻性的前提下,盡可能選用新型、高效的光源和燈具,采用全局照明與局部照明相結合的方法。因而在燈具選用上,大量采用了發光效率高達70%左右的金屬鹵化物燈和T5熒光燈等高效燈具,并且根據各空間高度,在滿足照明均勻性的前提下,盡可能選用大功率燈具,以提高效率。優化后的照明功率與設計模型相比,單位面積年能耗降低了25.8%,每年可以節省能耗成本約32.2%。
春秋兩季,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是一項初投資較低的節能措施。在滿足室內溫濕度的前提下,自然通風系統在過渡季節利用室外新風進行自然冷卻。指揮部根據上海地區自然氣候的特點,設置了對每年春秋兩季的4月和11月采用自然通風的能耗模擬,全年其他月份自然通風無法滿足室內溫濕度要求。通過采用自然通風后的建筑全年能耗組成和設計模型的比較得出,自然通風模型的單位面積年能耗降低5.8%,每年可以節省能耗成本約3.2%。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