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百米的煙囪,卻不見煙氣繚繞,全速運轉的發電機組房里,卻干干凈凈……10月22日,記者走進浙能嘉興發電廠。沒有煤灰、不見煙塵的畫面,讓人很難想象,這就是浙江最大的燃煤發電廠。
“變化源于一場‘超低排放’的技術變革!闭隳芗闻d發電廠副總經理童紅政說,超低排放就是對燃煤機組現有脫硝、脫硫和除塵設備進行提效改造,使電廠排放的煙氣污染物達到甚至低于天然氣燃氣輪機組的排放標準。
燃煤發電,一直是浙江乃至全國的主要電力來源,而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則是霧霾的來源之一。2014年,治理霧霾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列入當年的十大民生實事項目,新一輪燃煤電廠脫硫脫硝及除塵技術設備改造啟動。
作為浙江最大的燃煤火電企業,浙能集團早在2012年就在國內率先提出燃煤電廠煙氣超低排放概念。經過兩年的醞釀,2014年,浙能集團與浙江大學共同研發出“多種污染物高效協同脫除集成技術”,一舉突破燃煤煙氣中多種污染物超低排放難題。
新技術帶來新氣象。2014年5月30日,中國首臺燃煤電廠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裝置在浙能嘉興發電廠8號機組成功投運。“與過去普通的燃煤裝置相比,新技術使得脫硫、脫硝排放量下降了50%,粉塵脫除率達85%!蓖t政說,至2016年12月10日,浙能嘉興發電廠8臺共530萬千瓦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成為全國最大超低排放燃煤電廠,每年約減排二氧化硫3900噸、氮氧化物4900噸、粉塵1700噸,超低排放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超低排放,污染物去哪了?童紅政介紹,經環保裝置回收的燃煤煙氣,不僅實現了無害化處理,更變廢為寶成為資源:二氧化硫變身脫硫石膏,是石膏板等裝修材料的原料;煙塵回收后就是粉煤灰,是水泥建材的重要原料;氮氧化物則變成水和氮氣,基本實現無害化。
2015年,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浙能集團首創的“超低排放”一詞被收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在全國推廣。到2017年6月,浙能集團已斥資50億元,完成46臺燃煤機組的超低排放,超低排放機組的總容量達到2581.7萬千瓦。
技術大改進,最有感觸的是周邊住戶。“霧霾天少了,天變藍了,空氣也更清新了!奔易〖闻d發電廠附近的村民方友根回憶說,以前不敢開窗,晾曬的衣服時常落滿灰。自從發電廠開展超低排放改造,發電時4個大煙囪再也不冒黑煙了,他和鄰居們都安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