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節能技術  節能產業網 >> 節能技術 >> 余能利用 >> 正文
變廢為寶 鹽堿地變成綠色銀行
來源:中國環境報 時間:2019/10/9 16:02:18 用手機瀏覽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先鋒鎮紅旗村楊貴組十余戶村民的臉上露出了喜悅笑容。村里數百年來沒法種植的200畝鹽堿地,迎來了今年的第三茬苜蓿草大豐收,村民每畝可獲得收益700元,全年每畝收入達2000多元。

這是DS循環經濟技術鋼渣法脫硫副產物改造鹽堿沙荒地示范項目給村民們帶來的實實在在好處。身處河套平原的紅旗村有三千多畝白花花的鹽堿地,能種的地不多,缺地少糧,村民生活艱辛。

兩年前,寧波太極公司與包鋼煤化工廠合作,把他們生產的富硫鋼渣粉作為土壤改良劑,通過鋼渣粉中富含的硫、鈣、鐵等元素,把鹽堿地土壤中的鉀、鈉、鎂等離子置換出來,然后澆水帶出鹽分,使硬地變得酥松,雨水能被涵養。據檢測,鹽堿地9-10的pH值在改造后變成了6.8-7.5,在當年就成了理想的農田,種出的苜蓿草茂盛濃密,高達一米多,且富含各種營養,是牛羊的理想飼料。

苜蓿草屬于多年生開花植物,可一次種植10年收割,只須拔草、澆肥,每年便能穩定收獲3茬。一畝地每茬可產300公斤-400公斤苜蓿草,按2000元一噸計,每畝一茬可有700元左右收入。而改造鹽堿地的一次性成本是每畝2000元-3000元,因此1年多便可收回成本。

在紅旗村被改造過的土壤上,不但苜蓿草長得好,哈密瓜長勢也挺好,大菜碗粗的哈密瓜誘人地躺在地里。據介紹,玉米、小麥、南瓜等其他農作物,都能在改良過的土壤里獲得豐收。

這一變廢為寶的實踐,突破了治理鹽堿地的難題,引發各方關注。被譽為“中國鹽堿地改造第一人”的清華大學教授陳昌和對此給予肯定。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Dr·MazharH·Naqvi 也來基地考察,當他看到地里活躍著蚯蚓、螻蛄等小蟲時,充分肯定改造過的鹽堿地又“活”了起來。

現代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硫,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獲得60余項專利、入選“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人物”的寧波太極公司首席研究員史漢祥研發的廢鋼渣脫硫法,其脫硫塔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具有耐高溫、耐磨、防老化、防靜電、耐腐蝕等優勢,脫硫劑則是廢棄鋼渣研磨而成的鋼渣粉(或者是廢煤灰),破解了脫硫成本高、高硫礦無法利用等難題,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

在脫硫鋼渣粉或廢煤灰里面添加一種成分,能全部制成土壤改良劑,浙江省農業廳為其頒發了名為“硫硅配方肥”的證書。內蒙古包鋼、湖南華菱湘潭鋼廠、河北唐山德龍鋼鐵等3家企業采用廢鋼渣脫硫法,每年有6.8萬噸廢鋼渣實現高效利用,先期改造的2000余畝鹽堿地成效喜人。目前,這一技術被1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200多家鋼鐵、火電、有色、化工和各類工業爐窯運用。

采用鋼渣脫硫法脫硫,再用“硫硅配方肥”改造鹽堿地,紅旗村項目的成功,再次讓人們看到我國鹽堿地,以及沙漠和眾多尾礦區變廢為寶的綠色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技術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