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濟發展重要產業的水泥行業,也是典型的能源和資源依賴型工業。在水泥生產成本中,煤電的能源成本約占總成本的50%以上。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水泥制造業消耗煤炭1.74億噸,消耗電力1186億千瓦時。水泥生產煤炭消耗量占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6.7%,是僅次于火力發電和黑色冶金行業的第三大煤炭消耗大戶。另外,去年我國水泥生產電力消耗量占全國電力消費總量的3.6%,而這一比例在工業部門中是僅次于黑色冶金、化工、有色金屬行業的第四大電力消耗大戶。
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時,水泥工業又潛含巨大的節能空間:在生產過程中污染環境的同時,水泥工業又是我國消納固體廢棄物量最多、為保護環境做出了重要貢獻的產業。特別是高能耗的水泥企業通過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走上了低消耗之路,在節能減排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重大。
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是指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生產過程中,通過余熱回收裝置——余熱鍋爐將水泥窯窯頭、窯尾排出大量的低品位廢氣余熱進行熱交換回收,產生熱蒸汽推動汽輪機實現熱能向機械能的轉換,從而帶動發電機發出電能,所發電能供水泥生產過程中使用。
安徽海螺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水泥企業,以及水泥行業最早的純低溫余熱發電應用者,在集團發展過程中一直把節能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多措并舉降低消耗。日前,海螺的又一余熱發電項目已拉開了全力沖刺余熱發電節電目標的序幕。
海螺節能公司項目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在10月初該集團中國水泥廠24MW余熱發電工程三線余熱發電接口工作正式開始。公司在項目籌備初期就成立了余熱發電安裝、調試領導小組和各專業小組,明確各專業組的工作職責和負責人,動員公司一切力量,全力以赴為余熱發電安裝、調試保駕。
“工程早投產,早發揮效益,就能贏得更多的市場機會”,該負責人如是說道。
同時,該負責人還進一步表示道,該集團能夠取得當前這樣好的業績,也得益于一以貫之的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有力地配合了增產增銷,使得企業形象、效益不斷提升。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海螺公司規劃在現有生產線中,全部投資建設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裝置,預計08年末,海螺公司總裝機容量將達到50萬千瓦。
近日,海螺集團已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創新型企業”稱號。并在評價中指出:海螺集團在新型干法水泥技術進步和推廣、水泥余熱發電技術開發和實施、工業廢渣和城市垃圾等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取得了許多重大科技進步成果,有力地促進了我國水泥工業的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集團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得到國內外同行業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