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路、水碾河兩下穿隧道試用節能燈省電效果明顯有關部門建議在城區19座下穿隧道和三環路逐步推廣
經常駕車經過紅星路隧道的張先生一直很納悶:隧道兩條道的燈光顏色一邊是白色,一邊是黃色,這是為什么呢?成都市排水設施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隧道從去年開始在進行燈光節能改造比較試驗,由南往北隧道洞頂的白色燈是節能燈,節能率可達50%。該負責人透露,下一步城區19座下穿隧道和三環路有望推廣這種節能燈。
兩隧道試點節能可達五成
除紅星路隧道外,水碾河下穿隧道由南至北方向通道去年1月底也進行了“節能燈”改造。錦江區供電局電費收取明細顯示,去年1月該隧道電費支出11513元,2月11524元,3月陡降為6259元,4月8004元。市排水設施處的《用戶試用情況》也表明,“這種燈具節能率達50%!

負責隧道燈具改造的企業負責人介紹,這種節能燈的學名叫“高頻無極熒光燈”,每盞100瓦。相較現在使用的250瓦高壓鈉燈,同樣數量的燈具能提供更好的照明條件。而且,高壓鈉燈使用壽命只有1年多,比節能燈壽命少5年左右。以紅星路和水碾河下穿隧道數據計算:城區19座下穿隧道如果全部改造,每年可節電200多萬度,節約電費160多萬元。
換成節能燈,市民感覺如何?劉師傅是紅星路附近某公司司機,他覺得天氣一般時兩條道差不多,但如果外面光線很強、陽光燦爛,節能燈的優勢就較明顯,“因為白色的光線更接近自然光,剛進入的時候不會出現眼睛一下子不適應的感覺”。
19座下穿隧道和三環有望推廣
不過,燈具改造的前期投入是筆不小的開支。仍以上述兩個下穿隧道為例,連同燈具和全套安裝服務,總共投入超過50萬元。為此,改造企業提出采用合同能源管理運作模式(EMC),由公司提供產品及服務,所有費用從節約的電費中逐年支付。
據了解,市經委年初提交市政府的一份請示報告中提出,如果19座市政下穿隧道全部使用高頻無極熒光燈,兩年節省的電費就可收回投入的全部費用。報告還建議市政府,先在城區19座下穿隧道、三環路試點,力爭3年內全面推廣應用。
市排水設施處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紅星路下穿隧道和水碾河下穿隧道的另半幅,以及東城根下穿隧道推廣試點節能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