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高等教育在全社會愈加被關注和重視,校園規模也隨著受教育者的數量增加而不斷擴大,教室的數量也大幅度增加。為使師生有舒適的教學和學習的環境,無論是教室的面積、設施和照度,校方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都付出了十分的努力。
但由于大學開放型的管理模式,以及全員的節能意識的淡薄,高校的教室在白天室內照度很高的情況下,仍然普遍存在開燈作業;即使室內無人或人數很少的情況下,也是全部開啟室內照明。夜間許多教室,即使僅有幾個學生在教室自習,但室內照明全部開啟,絕不會有師生因為只有少數人而僅開幾盞燈。長明燈比比皆是,人走不熄燈的現象到處存在。這種有形和無形的浪費,給校方的水電支出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高校的水電支出約占全校經費支出的1/4—1/5,電費支出占據較重比例。其中主要能耗浪費較大的是:教室照明和空調的使用。而教室照明的浪費源自予長明燈、白天亮燈、不合理使用照明以及舊燈管的不及時更換。

依照國家相關標準規定,教室白天照度不低于200LUX,晚間照度不低于150LUX。從保護視力健康角度出發,在低于150LUX和高于600LUX照度下長時看書,有損予眼腈的健康。而我國大部分高校的教室照度都高于標準,加之人為的浪費所造成不必要的支出,從節約資源、對社會貢獻和節省高校經費支出多方面考慮,高校教室照明的節電問題不得不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