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這主要是個認識問題
為什么這樣說是認識問題,B公司的那些人足可說明一切,還是一個典型的集中補償例子。還有另一家浙江某鋼業有限公司,他有二級變從10KV變6.3KV供高壓電動機和另一臺6.3KV變380V變壓器用,結果對供高壓電機的那一條線路進行了補償,而未對380V進行補償,使這臺變壓器的運行功率因數也只有0.63。是不是因為行業的關系難以采取分組補償和就地補償,而疏忽管理呢,不是的,如上述A公司也存在這個問題,皮革行業中生產線正常運行時,負荷就比較穩定,不象鋼鐵行的電動機都是點動的,難以分組補償和就地補償,皮革行業應該很好采取分組補償,但這個企業也沒有做。所有這些都說明仍有部分人對其認識不足或誤解。
我認為除了個別企業是對它一無所知外,還有就是個量的認識問題,這么說吧,企業也許知道功率因數低而產生的無功電流在企業內部輸配電線路流動時,一者造成了壓降(但由于近來供電較正常,因此它所引起壓降有限,并不明顯,如在A公司在低壓母線上實測電壓為392V時,其末端電動機上電壓為373V,電機仍能正常起動,電機運行一段時間也不會很燙,這樣就顯示不了問題了);二者造成了損耗,但輸配電線路的損耗更是看不見了,配電柜上反映電流大,供電線路有點發熱,這似乎很正常,至于這是否由無功功率低引起電流大而產生的,這只能借助于儀器來測量了。不過話說回來,管理好的企業,其電工基本上都能知道每條線路的功率因數值,隨時對其進行監控。
因此我在這里必須說說功率因數對線損到底有多大。
四、對因功率因數引起的損耗要有個量的認識
為什么說要加強量的認識,主要是有些管理者也知道功率因數對輸配電系統影響,壓降如上所說成了次要問題,對于損耗他們始終認為只有一點點,問題不大,因此需要用事實來說明問題,下面我來簡單推算一下這功率因數低的時候,造成變壓器和輸配電線路的損耗有多大。以年累計到底有多少有功電量被白白損耗掉,還增加了電費開支。
其中變壓器以B公司為例,因為其無功補償是在高壓輸入端的,因而沒有降低變壓器的無功功率;而輸配電線路以A公司為例,因為其生產線正常生產時,各線路的電流也較穩定,因此也較容易去分組補償來提高功率因數。
1、變壓器
以B公司為例,其一臺功率因數為0.5的主變,其實際的容量:
S=(P2+Q2)1/2
S——視在功率KVA
P——輸入的有功功率,kW 實測為2568kW
Q——輸入的無功功率,kvar 實測為4465kvar
S=(25682+44652)1/2=5151 KVA
可見無功功率占了變壓器相當的容量。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