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桐(Jatropha curcas L.)又名小桐子,屬大戟科(Euphorbiaceae)麻瘋樹屬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地區。速生、耐貧瘠、耐干旱、喜高溫;不擇土壤,微酸性土、微堿性土或鈣質土均宜生長、抗風力強;由于樹木具乳汁,樹木不容易燃燒;花期3-4月、果期6-7月;果實平均含油率40%以上。

全國分布于云南、四川、廣西、廣東、海南等地的膏桐資源,云南最多。云南省最適宜種植膏桐的區域:海拔在1600米以下,年均溫17℃的金沙江沿線、紅河沿線和瀾滄江上游的州(市)、縣。云南省干熱河谷約1.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熱區總面積的16%,占全省總面積的3.4%。據不完全統計,云南省現有野生及農戶房前屋后、圍籬栽培2萬多畝。

人工栽植的膏桐樹,定植一次可連續采摘使用30余年。定植第三年即可掛果,第五年進入盛果期。據實地調查,按60株一畝野生膏桐樹計,野生膏桐樹籽粒666平方米產量250—300公斤,人工栽植每畝80株,則666平方米膏桐樹籽粒產量可達500—600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