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桐又名麻瘋樹,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地有分布,可做生物柴油用。然而,由于膏桐種苗進行人工栽培普遍存在著樹型差、產量低等問題,尤其是大面積人工栽培的技術不成熟,一直困擾著膏桐的開發利用。如何優選高含油基因型種質資源,如何人工繁殖、脫毒苗生產與豐產栽培已成為膏桐產業化的關鍵問題。云南大學 “膏桐脫毒種苗生產和矮化豐產栽培技術”攻克了這一難題,并在2007年巴黎世界發明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隨著云南“膏桐脫毒種苗生產和矮化豐產栽培技術”的研發成功,野生膏桐大規;茝V種植已成為可能。云南省已把膏桐產業列為生物質能源發展的重點,在2007年后的10年時間里,云南省計劃種植1000萬畝膏桐林,用以每年提煉100萬噸生物柴油。屆時,云南省有望成為我國最大的生物柴油生產基地。
膏桐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荒山、山區。半山區可以大力發展,農戶房前屋后也可種植。云南育桐種仁含油率一般在30%~45%之間,個別地區膏桐種仁含油率可達60%以上,是我國重要的生物質能源育桐生產基地。
云南大學依托云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寶貴的種質基因,高度重視并大力發展生物資源開發和保護技術。經過4年的調查和大量的分析研究。應用統一栽培條件的方法,將云南省50個不同海拔、不同地質條件、不同溫度地區采到的90個樣本進行了栽培對照實驗,排除環境影響因子,篩選出含油率大于50%的膏桐品種,并應用組織培養脫毒生產出膏桐脫毒種苗,該技術已經申請發明專利。該發明解決了膏桐應用組織培養進行快速繁殖的問題,周期短,成本低,完全能滿足膏桐大面積栽培的所需種苗的要求,為膏桐的人工繁殖、脫毒苗生產、培育優良品種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途徑。用該技術培養的無性系后代保持與母本優良特性的高度一致性,比傳統種子的增殖速度快,成本降低。經過新技術提煉出來膏桐油,有10多項指標與柴油類似,其中幾項用作車輛燃料時甚至優于柴油。在柴油中加入10%~20%的膏桐油,車輛使用的動力效果幾乎不受影響;而更由于膏桐油富含脂肪酸,排放的尾氣沒有絲毫黑煙。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