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企業價值觀念的轉變,節能降耗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來面對,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推崇。據調查,目前我國資源利用率還比較低,只有32%,而發達國家如美國則為51%,日本為57%,我國的經濟發展成本是發達國家的1.5倍。這種落后狀況如不改變,將會嚴重影響我國經濟增長,因此,如何合理使用節約能源,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就顯得尤為重要。
節能降耗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就是在生產過程中,要考慮如何有效節水,節電,節約資源,提高單位資源的綜合利用率,進而用最少的資源產生最大的利潤。眾所周知,工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源的供給,然而資源是有限的。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企業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傳統資源的利用一方面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另一方面,資源的亂開亂采,破壞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以上的分析來看,企業要獲得長足發展,實施節能降耗勢在必行。
科學管理 創新技術
科學的管理理念、模式、流程是企業節能降耗的重要途徑,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方法的推廣應用,則可逐步淘汰低效設備和高耗能產品群在企業生產中的使用,對實現節能降耗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要真正實現節能降耗,企業要在國家節能政策的指引下,把能源管理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來抓,從“硬件”技術和“軟件”技術兩方面著手。所謂“硬件”技術就是以技術創新為基礎,大上節能技改項目,調整產業結構。而“軟件”技術則是指需要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全公司員工的節能意識和全員素質,來實現節能目的。具體可以采用下面的做法。
提高思想認識、推進科學管理。國家提出加快建設資源節能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節能政策。企業要對此進行認真的學習研究。聯系到自身產品特點和大投入,大產出,大物流經營的實際情況,深刻認識到加強節能管理工作不僅對提高企業效益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只有管理層從思想上對節能管理有了深層次的認識,才能為做好節能工作奠定思想基礎。企業可以成立節能工作領導組,全面負責組織協調工作,加強宣傳國家節能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有關重要會議精神,強化節能宣傳教育和職工節能培訓工作,完善能源統計計量管理制度及重點耗能設備能效考核制度。聘請專家進行能源審計,編制節能規劃,找出了企業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采取挖掘節能潛力、尋找節能方向的種種措施。指導企業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和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企業要形成較為完備的鏈條生產、配套經營的產業格局,緊緊圍繞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目標,由傳統、落后、粗放的生產方式逐步向高品位、高效益的方向提升和發展。在企業積極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產業水平的同時,要有目的地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生產成本。
完善能源計量、加強監督管理。能源計量工作是企業能源科學管理的一項重要技術基礎。對于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加強能源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企業要把能源計量管理作為節能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來抓。與此同時,要高度重視能源計量員和統計員的培訓工作,使他們能夠根據企業用能品種和方式、生產規模和經營管理方式、生產工藝特點,對計量數據和信息進行科學、準確的收集、儲存、處理、傳輸、反饋、控制。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推進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是以物質能量梯次和閉路循環使用為特征,在環境方面表現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環經濟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融為一體,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因此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發展循環經濟,主要體現“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社會經濟活動的行為準則。減量化原則是要求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或消費目的,在經濟活動源頭就注意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在生產中,表現為產品體積小型化和重量輕便化;再使用原則就是要求產品和包裝容器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以抵制當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濫;再循環原則要求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垃圾。很顯然,通過實施再使用和再循環原則,反過來可以強化減量化原則。
企業要以循環經濟為指導,大力提高三廢的綜合利用率,緊緊圍繞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目標,積極實施清潔生產,大力加強生態園建設。由傳統、落后、粗放的生產方式逐步向高科技、高品位、高效益的方向提升和發展。設立配套廠,可以形成完整的循環經濟體系,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鏈條生產、配套經營的產業格局。此外可以實行工業用水閉路循環,做到廢水不外排,廢水、廢氣、廢渣綜合利用,產品回收增值,使再生資源“榨干吃凈”。
總之,節能降耗已經成為如今企業的必然選擇。企業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產業鏈體系,可以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