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三峰環境集團2000年引進德國馬丁公司全套技術,僅僅過了四年時間就實現了全部國產化,價格比進口設備便宜一半。重慶市科協副主席、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雄在其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此后,周雄利用他那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解決了不少行業痛點難點問題,多次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成為市場上的大贏家。
人物名片
周雄,重慶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重慶科技學院科研處處長、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重慶市生活垃圾資源處理協同創新中心(第二)主任,其研發技術多次打破國外壟斷。
專家觀點
知識不僅要學習,更要會應用。既要牢固掌握基本知識,又要努力拓展專業領域,實現多學科交叉融合,才能將知識用好用活,才能使自己創新創造。
科技工作者要凝心定氣,弄清社會需求和發展趨勢,找準和自己專業相關的社會需要解決的痛點和難點,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不被一時困難擊退。
說起三峰環境集團,在垃圾焚燒領域可是大名鼎鼎。這家企業在全球101座城市有120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市場占有率超過1/3。
早在2000年,成立剛兩年的重慶三峰環境公司就引進了擁有垃圾焚燒技術及煙氣處理經驗的德國馬丁公司全套技術,包括焚燒爐、鍋爐、煙氣凈化和自動控制四大系統。
然而,4年之后,三峰集團的垃圾焚燒技術設備就實現了全部國產化,不僅價格比進口設備便宜一半,而且所有技術指標包括排放指標均達到國外同類設備的運行指標。
三峰環境的設備之所以能完全國產化,重慶市科協副主席、原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雄在其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發現國外廠商“陷阱”
贏得與三峰公司合作的機會
2003年,位于北碚的同興垃圾焚燒發電廠正在建設中。當時,除了液壓機控制系統和煙氣處置霧化器外,國外進口設備的大多數零部件技術難題已被重慶科研人員攻克。
一次,周雄和同興垃圾發電廠的朋友聊天時,偶然得知發電廠從國外進口的液壓控制設備還沒有實現國產化,周雄脫口而出:“我們最擅長做這個!
當時,重慶三峰環境公司已和國內著名的液壓公司初步達成協議,共同開發垃圾焚燒爐液壓系統,因此無意同周雄所在的重慶科技學院合作。但本著學習的態度,周雄還是來到發電廠里研究原裝進口的液壓系統。
時值7月,周雄不顧悶熱的天氣和垃圾的臭氣,在現場呆了兩天。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液壓比例閥前端可編程信號放大器和焚燒爐的中控系統出來的信號不匹配。
這是怎么回事?無意中,周雄把液壓控制設備控制柜中的一大把進線扎拿開,發現了問題所在。原來,控制線扎后面藏有一排小小的芯片,為了防止被抄襲,芯片上的字被廠家擦掉了,上面還貼了小紙片,看不出產品型號。他推測,這是國外廠商為了防止技術被復制,通過安裝芯片在設備中設置的陷阱。
正是發現了這個國外廠商的“陷阱”,周雄打動了重慶三峰環境公司,贏得了合作的機會。
憑著自己的經驗,周雄根據重慶的環境條件和焚燒爐使用中實際存在的問題,避開了原有的“陷阱”,重新設計了液壓及控制系統,使三峰環境公司從第二個項目就用上了完全國產化并且性能更好的液壓及控制系統。
從捅蜂窩煤中獲得啟發
研發出垃圾氣化爐子技術
周雄在垃圾焚燒發電領域的第二個成績,是和自己的團隊研發了城市生活垃圾氣化燃燒技術。
垃圾氣化是指在高溫(400至600℃)和氣化介質(空氣、氧氣、水蒸氣等)的共同作用下,將垃圾中的有機成分轉化為可燃合成氣(主要是一氧化碳、氫氣和甲烷)。在這個過程中,垃圾是先進入氣化爐通入高溫煙氣氣化產生可燃氣體,氣化后垃圾進入高溫過氧焚燒,產生的高溫煙氣全部送入氣化段作為氣化需要的高溫氣體。氣化產生的可燃氣體不經過傳統的鍋爐、汽輪機發電,直接送燃氣輪機。
與目前的主流垃圾焚燒爐相比,垃圾氣化爐有幾個好處:一是產生的煙氣量少,源頭產生的污染物也少,處理煙氣費用降低;二是同樣的燃燒熱效率更高,發電量更大;三是使得垃圾處理設備小型化。
周雄把攻關目標放在氣化爐部分,并為此進行了3年多試驗。在實驗中他發現采用現有的爐排模式雖然能大量連續處理垃圾,但產生的可燃氣體體積比始終不能達到送入燃氣輪機的最低體積比條件。
在一次試驗中,他突然想到自己小時候曾用火鉤捅蜂窩煤。隨著火鉤上下移動,爐子里的氧氣增加,蜂窩煤也燃燒得更旺。能不能借鑒這種增加熱空氣提升實際氣化量的方式,讓垃圾氣化得更加充分,氣化產生可燃氣體體積比低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于是,周雄和他的團隊對傳統的氣化段爐排進行了改造,在傾斜爐床開圓孔安裝上可以上下移動的管子,管子頂蓋封住,四周開很多通熱空氣的孔,管子上下移動一方面輸送和翻轉垃圾,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垃圾與熱空氣的接觸,有利于垃圾更有效氣化。目前這項技術已通過小型試驗,正在改建中試基地,申請專利,準備做項目推廣。
公派交流中發現商機
設計電解鉛自動化生產線
2007年,周雄到日本公派交流學習半年,本想把日本的農機技術引入重慶,卻發現由于地形差異,為標準化農田設計的日本農機在多山地的重慶難以派上用場。不過,在參觀工廠時接觸到的再生鉛冶煉技術,讓他有了意外的收獲。
他在考察中敏銳地覺察到,將廢舊電池電解精煉,并把其中的鉛提純出來重新使用的循環經濟方式,雖然當時在國內仍屬冷門,但隨著環保產業的備受重視,必將成為熱門行業。2008年回國后,他一頭扎進了鉛冶煉的研究中。
周雄學的是液壓專業,而并非有色金屬冶煉專業。他白天工作,晚上研究鉛冶煉工藝。由于本身學習的專業不是學有色金屬冶煉,因此他更容易突破一些慣性思維,也對一些人們認為理所應當該采用的參數和生產方式提出了質疑。最終,他從優化鉛冶煉的傳統過程入手,經過3年攻關,設計出了電鉛陰極薄片機、陽極立模自動鑄造機、陰極自動制造機、殘陽極自動洗板機、陰極自動拔棒機和銅棒自動清洗機,研發出國內最先進的大極板鉛電解自動化裝備。
這種新型設備一面市就大受歡迎,銷售到湖南、云南、內蒙古等地,帶來累計超億元的訂單,幾乎“承包”了國內大極板鉛電解主體設備系統設計。今年,該設備還將進入安徽華鉑、浙江天能等國內動力電池的龍頭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裝置不僅打破了以往國內電解鉛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設備依靠進口的被動局面,而且價格還不到進口設備的1/3。日本廠商和湖南某上市公司曾先后聯絡周雄想洽談收購事宜,均被他婉拒。
為實現鉛電解的“中國制造2025”,周雄還提出了用無人小車代替車間行車,把倉儲管理系統移植到鉛電解槽的生產管理上,以此實現鉛電解的完全無人化,可節省大型廠房投資成本并降低人力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