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嗎?現在您家每天倒掉的爛菜葉或是剩飯,如今可都成了“寶貝”。另外,如果您在日常的生活中再細心一些,完全可做到對生活垃圾實行分類,并讓垃圾變廢為寶。5月7日,記者就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等問題,采訪了沈陽市城建局相關部門負責人。
一包垃圾的“旅行”
本報“分類扔垃圾,你能做到嗎?”系列報道見報后,不少讀者撥打本報“張晶環保視線”的熱線電話,訴說自己支持垃圾分類但苦于無人分類回收的情況。事實上,沈陽的垃圾在運送到垃圾填埋場之前,是要在中轉站事先進行分類的。
清晨,您將一袋生活垃圾扔在小區的“垃圾房”或指定地點后,它就開始了復雜的“旅行”。
為了便于運輸,環衛工人會把一袋袋垃圾打成“大包”,統一進行收集。
不久,從城市的各個小區運出的這些“大包”,被統一送到城區與垃圾填埋場之間的垃圾中轉站內。
在那里,“大包”又被重新“拆包”,環衛工人要對它們進行分類。接下來,不同類別的垃圾就要送去分別處理了:像紙張、玻璃瓶、金屬、塑料等垃圾,可以進行回收、循環利用;而像剩飯、爛菜、雞蛋殼這樣的有機垃圾,就可以直接運送到填埋場了。
由此可見,以沈陽現有的條件,雖然還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垃圾分類回收,但事實上,垃圾在處理時已經得到了部分分類。
爛菜葉也是“寶”
另外,還有一件事值得高興:過去居民家中的剩飯剩菜是垃圾,如今它們可都是“寶”啦!
4月29日,東北地區首個垃圾填埋沼氣發電站——沈陽市老虎沖垃圾填埋沼氣處理及發電項目一期工程并網發電。這樣一來,今后,平常居民家中的爛菜葉、剩菜、剩飯這樣的有機垃圾,都可以成為發電的原料。

垃圾填埋發電站燃氣發電機組
沈陽老虎沖垃圾填埋沼氣發電項目工程師潘立國告訴記者,把居民家中倒掉的剩菜剩飯等生活垃圾變成電能,再供給居民生活用電,總共需要4個步驟。
第1步:垃圾運輸填埋
把居民家中的生活垃圾通過收集和運輸,運到老虎沖垃圾填埋場進行安全填埋。
第2步:沼氣的收集運輸
在垃圾填埋區,制作48口收集井。它們把垃圾中的沼氣提取出來,通過高密度管道運輸到集氣站中。
第3步:預處理及控制
通過管道,收集起來的沼氣運輸到山下的機房中,進行預處理。預處理分兩道工序,主要通過分離器,把沼氣中的灰塵、硫化氫等雜質過濾掉,并降低沼氣的溫度、去除水分。而最后的干式過濾器,則能把2微米以上的灰塵過濾掉。通過沼氣監控設備,將甲烷的濃度控制在50%左右的安全濃度,然后輸送到發電機組中。
第4步:發電
通過沼氣發電機組和變電配電設備,將原本380伏的電壓轉換成可以正常使用的電壓后,運送出去。
而這個垃圾發電的項目是利用老虎沖垃圾填埋場每天接收的沈河、和平、渾南等城區的1700噸生活垃圾填埋后產生的沼氣,進行發電。一期工程能滿足2.5萬城市居民1年用電,年節約標煤1.5萬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相當于12萬噸二氧化碳。
另外,在不久的將來,沈陽市的另一個垃圾填埋場——大辛垃圾填埋場也會實現用沼氣發電。屆時,生活垃圾可全部變廢為寶,得到充分利用。
啥時扔垃圾有講究
另外,市城建局環衛處的負責人提醒沈城市民:您每天什么時候扔垃圾?都扔在什么地方?這些都是有“講究”的。
目前,沈城每天統一運輸垃圾的時間在早晨。環衛工人會在清晨統一對生活垃圾進行收集、運輸。如果市民在其他時間投放,垃圾就要在外面“躺”上一整天,直到第二天早晨運輸車再次來收。
如果您能在每天的清晨就將垃圾帶下樓,再多走幾步路把它扔在統一的垃圾房或是指定地點,它們就將在第一時間被打包送走。
這位負責人表示,雖然目前沈陽市并沒有實現完全的垃圾分類回收,但如果您在扔垃圾前就分類打包,垃圾到達中轉站后工作人員將省去很多工作量。而且,如果您在家中就把可以回收利用的紙張、包裝袋、塑料袋、塑料瓶、金屬等先行分類、回收,不但可以保護環境,而且還會有一筆額外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