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作為第二批試點城市,目前海綿建設已在全域范圍內開展。4月16日、17日,市政府和省住建廳聯合舉辦青!の鲗幒>d城市建設研討會,特邀國內著名專家探討海綿城市建設關鍵問題,分享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經驗,全面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推動城市綠色發展。我市積極推行半干旱缺水型海綿城市建設的“西寧模式”,獲得專家肯定和支持,將大生態、大海綿理念融入城市建設領域的海綿建設,為全省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起到積極助推作用。
據悉,進行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以來,我市緊緊圍繞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幸福西寧總目標,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試點區21.6平方公里的城區內實施了建筑與小區、道路與廣場、公園綠地等項目7大類200余項。建設中突出生態保護優先,實施山水城一體共治的特色,以提升綠化景觀、建設生態水系為主,實施火燒溝、湟水河等生態治理工程,最終達到水不流失、泥不下山、清水潤城的建設要求。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翔認為,海綿城市建設要厘清生態與安全、景觀與功能、綠色與灰色、地上與地下等關系,生態為本、自然循環,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綠色優先、灰綠結合,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要強調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效果。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北京分院院長馬洪濤提出,海綿城市建設要兼顧景觀和防洪,不能全挖重新建,要減少入河污染量,講究美觀適用,避免碎片化。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白偉嵐等還就海綿城市的建設與考核、驗收規范等進行解讀。
與會專家和我省海綿城市管理建設戰線的參會人員到湟水河濕地公園、野生動物園等我市海綿城市建設示范點進行觀摩。大家發現,海綿城市“走進”小區和學校、“海綿體”布設至廣場和公園,西寧市民眼中的綠更多了,路面積水少了,截流、引導、蓄存、增綠等海綿理念多形式植入西寧城市建設,綠色生態效益凸顯,人居環境已然發生巨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