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中首次將降低能耗作為約束性指標,明確提出要加大節能力度,確保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2006年是我國節能工作全面貫徹實施的一年,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28號],交通部作為交通行業主管部門下發了《交通部關于交通行業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的指導意見》[交體法發(2006)592號],2007年交通部又下發了《關于印發2007年全國交通行業節能工作要點的通知》[廳體法字(2007)73號],這些文件的下發增強了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及企業的節能意識,對節能工作的深入開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港口行業作為交通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截至到2006年底,全國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35453個,比上年凈增211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1203個,比上年凈增169個。全國沿海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4511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978個;內河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30942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25個。內河港口萬噸級泊位分布在長江干流、京杭運河和珠江水系,分別為216個、5個和4個。我國沿海沿江有1460多個商港,承擔著9%的國內貿易運輸中轉業務和85%以上的外貿貨物運輸中轉業務,2006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55.70億噸,比上年增長14.8%。沿海港口完成35.30億噸,增長17.3%,內河港口完成20.40億噸,增長10.6%。全國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16.14億噸,比上年增長18.1%。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4.75億噸,增長17.8%,內河港口完成1.39億噸,增長22.1%。 根據測算,2006年我國港口能源消耗總量約為270萬噸標準煤,其中主要能源品種為柴油和電力。港口行業能源消耗在整個交通行業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抓好港口行業的節能降耗工作是我國交通行業節能工作的重點之一。同時港口規劃建設不但影響港口企業本身的能耗,同時也會對水運、公路運輸的能源消耗產生較大影響。本文從影響我國港口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出發,進行深入剖析,提出了港口行業進一步開展節能工作的建議。 二、影響港口企業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 影響港口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可以歸納為港口的規劃、設計,港口管理,裝卸設備、工藝及輔助生產設施,工作人員操作技術水平,節能意識等方面。 (一)港口的規劃、設計 港口規劃是影響港口生產能源消耗的關鍵因素,做好煤油礦箱等主要貨類的運輸系統規劃和全國港口規劃布局可以實現整個港口行業的“大節能”,對于港口乃至運輸體系節能生產意義重大。港口的規劃涉及到多方面內容,分為港口布局規劃、港口總體規劃和港口總圖規劃三類。港口布局規劃是在海運規劃(全國或某區域的)或流域規劃(或某江某河的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的。港口總體規劃是一個港口建設發展的具體規劃,根據遠、近期客貨吞吐量、貨物種類及其流量流向,經過多方案的分析論證后,提出港口發展建設的分區、分期、分階段的具體安排。港口總圖規劃是根據港口客貨規劃吞吐量、貨物種類、流量流向和進港船型,對一個港口的進港航道、港池、錨地、碼頭、倉庫貨場、鐵路道路以及裝卸工藝等整套設施,進行充分的分析研究,使其組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彼此之間相互協調,并留有發展余地;達到裝卸工藝合理、先進,裝卸效率高、投資省,建設快等要求。其中吞吐量是港口規劃的基本依據,直接影響規劃質量,規劃前或規劃中需反復進行調查研究、落實。 港口的設計確定了港口布局、工藝流程及方案等,一旦工程建成,難以更改,即使可能,代價也比較大。因此抓港口的節能工作,首先要從龍頭——工程設計抓起。港口的設計是影響港口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港口節能設計主要是通過三個方面進行考慮,1)港口總平面布置;2)港口裝卸工藝及港口機械方面;3)港口配套工程方面(如供電、照明、建筑、供熱及空調等方面)。港口節能設計應全盤考慮,將節能理念貫穿于整個設計過程中、落實到每個設計細節上。 (二)裝卸設備、工藝及輔助生產設施 港口的裝卸生產能耗占港口總能耗比例最大,是影響港口能耗的最大因素。如集裝箱碼頭:生產用能占總能耗的80%以上,而生產用能中,主要裝卸設備(岸橋、場橋)用能量最大,其中岸橋用電占裝卸生產用能量的20%~30%,輪胎吊用柴油占裝卸生產用能量的40%~50%。煤炭礦石碼頭:主要裝卸設備為碼頭前沿卸船、裝船設備,堆場用能設備為裝車機、堆取料機等;水平運輸設備主要是皮帶運輸機,裝卸設備和水平運輸設備用電量各占40%左右。 裝卸工藝流程優化、合理匹配裝卸機械對于港口裝卸作業的能源消耗有著直接關系,同時裝卸設備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出現機械故障,也會增加能耗。 港口輔助生產的能耗數量也十分可觀。輔助生產涉及到港口設備維修、港口輔助生產建筑物、港口照明、給排水、供熱及通風空調、洗浴餐飲等多方面內容,忽略這些方面的考慮也會給港口企業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費。 (三)操作技術水平 操作技術水平的高低對港口能耗有較大的影響,同一港口機械由不同水平的人員操作,能耗量大不相同。操作水平的高低與操作人員的素質、對港口機械的熟練程度、操作方法是否恰當、港機操作培訓方法、港機本身操作的難易等有直接關系。如針對港口散貨碼頭廣泛使用的斗輪堆取料機,天津港就在實踐中總結出了能夠有效降低能耗的操作方法—“零空閑操作法”,該方法相比于傳統的操作方法,節能效果明顯。 (四)港口運營管理 港口管理中主要有兩方面對能耗影響較大,港口企業能源管理的力度、生產調度水平的高低。港口生產調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港口能耗。高水平的生產調度,可以合理配置參加裝卸作業的裝卸機械,減少待機時間;可以盡可能減少作業中間環節;可以合理安排工藝流程,縮短運距;可以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削峰填谷”,取得明顯的節能效果。 (五)港口行業從業人員的節能意識 港口行業從業人員節能意識的高低也是影響港口能耗的主要因素。只有節能意識提高了才能實現港口的設計、建設施工、運營的全過程節能。只有節能意識深入人心了,才能保證節能工作的順利開展。尤其是港口企業管理者節能意識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港口能源管理工作的好壞。管理者意識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始終貫穿節能理念,對港口企業節能工作是極大的促進;相反不注重節能,只注重效益,會造成能源管理工作的混亂或缺失,不利于節能工作的開展。 三、加強港口節能工作的措施 (一)繼續積極貫徹《節約能源法》 1、建立節能長效管理機制,修訂和完善節能相關配套管理辦法和規定,做到更合理科學。突出政府政策引導,在稅收、利率及市場準入上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豆澕s能源法》偏重于工業生產領域的能源使用,對其他行業如交通行業用能缺少具體規定,交通部在針對新的《節約能源法》出臺實施細則時應該進一步細化。 2、出臺切實可行的激勵獎懲政策,加大節能獎勵;設立節能專項基金,?顚S,加大節能工作的資金投入,保障能源統計、節能標準研究、節能規劃等基礎性工作及節能技術研究、節能示范工程推廣等項目及時開展并順利實施。 3、加強對港口企業節能工作督導檢查;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新機制,引導港口企業開展節能精細化管理。 (二)進一步完善港口行業能源綜合利用標準體系 建立健全港口行業能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體系,對原有的相關標準進行系統整理,對現有的不適應的標準進行修訂,針對新情況和原有標準空白區制訂新的能源綜合利用標準,并逐步與國際接軌,縮短差距。 (三)建立健全節能行政管理體制,形成完整的節能管理網絡 1、在港口行業各級行政部門和港口企業內部進一步明確能源管理職能和機構,做到節能工作有人做、有事做,責任到人,形成較為健全、完善的能源管理網絡。 2、建立健全能源節約責任制,并將其納入各級工作崗位的職責和日常管理、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層層有責任,逐級落實。 3、要求港口企業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將節能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使節能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四)規范和強化港口基本建設及技術改造項目節能評估管理 1、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和要求,繼續做好港口行業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節能評估工作,對于年能源消耗總量達到3000噸標準煤以上的港口工程項目,必須進行節能評估和審查,部相關部門應積極配合,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考慮對港口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進行節能竣工驗收和后評價工作,對港口企業節能評估建議的落實和實際運營的能耗情況進行評價,促使港口深入開展節能工作。 (五)加大港口行業規劃執行力度,規劃建設以港口為中心的綜合運輸樞紐,制定行業節能規劃,規范港口節能設計 1、加大港口行業規劃執行力度,利用規劃指導港口行業發展。如《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交通部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組織編制,已于2006年8月16日經國務院審議通過)、《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灣三區域沿海港口建設規劃(2004-2010年)》等,建設層次分明、分工合理、大中小結合的港口體系,避免港口重復性建設。 2、規劃建設綜合運輸樞紐,以發展物流中心和快速貨運、集裝箱貨運等站場為主,充分利用城市交通和其他運輸方式站場,構建綜合性運輸樞紐,切實減少港口貨物中轉次數,努力實現其他運輸方式與港口貨物周轉的“無縫銜接”。 3、制定行業節能規劃,在充分了解交通行業能耗水平的基礎上,對照國內外先進水平,分析港口行業節能潛力,組織制定港口行業節能中長期規劃。 (六)提高港口行業從業人員節能意識和技術水平 1、通過各種途徑在港口行業積極開展節能降耗工作的宣傳教育活動,使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約束性指標深入人心,把節能降耗的工作變成港口行業的自覺行動。 2、加強港口節能培訓,保持一支高素質、穩定的港口行業節能工作隊伍,建立港口行業節能專家庫。創造培養高層次節能人才的條件,為行業節能研究、檢測、培訓、示范、技術傳播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七)做好港口能耗統計工作,制定港口能耗考核指標 1、做好港口能源消耗統計工作,細化能耗統計指標體系,實現能源統計信息化,明確節能報告分析制度。研究、建立港口能源統計信息的發布制度,及時發布港口各類能耗信息。各港口企業均要建立相應的能源消耗統計體系,并要將其逐步納入節能目標考核制度中。 2、在能耗統計的基礎上,針對港口的用能特點,合理修正港口綜合能源單耗考核指標,有計劃地組織檢查港口企業用能狀況。 (八)加強節能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廣節能新技術、新產品 1、搭建港口節能信息交流平臺,組織港口企業交流節能工作經驗。學習借鑒發達國家港口節能技術和管理經驗,開展與有關國家在港口節能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2、積極研發并推廣節能的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新工藝,搭建港口行業優質節能產品、技術信息交流平臺,建立港口節能裝備及技術、產品目錄管理制度,將確有節能效果的節能裝備、技術及產品列入目錄及時發布推廣,積極引導港口行業選擇優秀節能裝備及技術、產品;積極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地源及水源熱泵、太陽能、風能等)。 3、研究推廣智能化數字港口管理技術,優化港口生產調度,提高港口生產管理水平。如推廣港口作業在線監控系統、港口企業能耗統計信息化系統等。 (九)建立高耗能裝備準入、退出機制 1、組織研究確定港口機械設備準入和退出港口運營的能耗限制標準。 2、積極開展重點耗能設備的認證、檢測、推薦、抽查工作,加快淘汰高耗能老舊裝備,從源頭上防止能耗高、污染大的裝備進入港口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