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電機于一百年前面世至今,它已成為全球最為常用的工業生產設備之一。就因為它結構簡單、成本低及高效能等種種優點,在可見的未來,它仍然會被廣泛地應用。
可是,它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高起動電流及它未能在啟動和運行時將電機扭力配合負荷扭力。在起動時,電機會產生150-200%的扭力方可于瞬間將轉速提升至最高速,導致電機受損。在起動的同時,它可耗用高達8倍的標稱電流(In),影響供電電壓的穩定性。
每當電機滿足高轉矩要求的負載之后電機進入較長時間的輕負載運行狀態都會由于電機繞組磁飽和而導致電機效率下降。在固定供電電壓的情況下電機的磁通(又稱為勵磁電流)是固定不變的,它亦是電機能耗最高的因素之一(約占30%至50%)
電動機的節能有兩方面的技術途徑:一方面是進行電機本體結構設計的改進和新材料的采用,對老電機進行更新改造;另一方面是改進電動機運行的外部環境。 相控節電技術采用改善電動機外部運行環境實現動態電量管理,是與變頻器互補的交流電機兩大主流節電技術之一。
相控技術工作原理 相控技術采用閉環反饋系統進行優化控制,通過實時測量電動機的電壓與電流波形,由于電動機為一感性負載,其電流與電壓波形通常存在一相位差,該相位差的大小與其負載的大小有關。相控器將實際相位差與依據電動機特性的理想相位差進行比較,并依此來控制 SCR可控硅整流橋觸發角以給電動機提供優化的電流和電壓,以便及時調整輸入電機的功率,實現“所供即所需”。

相控技術采用了可控硅半導體與集成芯片檢測與控制觸發系統來實現無觸點開關功能,其檢測和控制集成芯片的高速處理特性和 SCR的快速反應特點,使得相控器裝置能自動處理各種工況下的電動機動態特性, 具有軟啟動、節能、優化運行及保護等特性。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