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節能技術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節能技術 >> 節能知識 >> 正文
“垃圾處理”為何輿情頻發?(采訪李偉南)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6-8-3 16:46:37 用手機瀏覽

簡介

    李偉南,正仁環?萍技瘓F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中國垃圾資源化產業協會副秘書長,多項國家發明專利人。 正仁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以一系列國家發明專利和知識體系實現了垃圾處理零排放、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效果。


事件描述

鏡頭一:去年1220日,在沒有地震、暴雨等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深圳一處渣土山突然發生大面積滑坡,失蹤人數將近百人。專家鑒定后認為,事故原因是廢棄渣土堆得過多過高,且沒有防護措施。

鏡頭二:今年71日約2萬噸來自上海的垃圾,竟被偷運、準備傾倒至蘇州太湖西山島。

鏡頭三: 6月25日,湖北仙桃市民聚集聲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落戶仙桃城區干河辦事處,該項目因此被迫叫停。

鏡頭四: 7月3日,廣東肇慶高要區部分群眾在鎮政府門前聚集,抗議建設環保能源發電項目。

采訪主線:群眾抵制的原因;如何解決利益沖突;未來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的展望

具體問題:

 1.與深圳、上海這樣類似的特大城市,生活、建筑垃圾日產之多、處理之難,使得城市垃圾處理陷入困局,這也是日益流行的特大城市病。目前國內的處理方式主要以衛生填埋和高溫堆肥技術為主,但由于各種原因,填埋和堆肥效果慢且占地廣闊,并容易形成二次污染。焚燒處理在國際上曾是得到最廣泛應用的處理方式,它順應了能源回收的需求,我國也提倡有條件的城市特別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發展焚燒技術。但是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已經發生兩起群眾反對垃圾發電的項目群體事件。既然作為國家提倡的技術,為何會遭到廣大民眾的抵制?

答:填埋不算什么技術,就是垃圾自然堆放的一種延伸,所謂衛生填埋基本無法解決占用和污染土地、滲漏污染地下水資源、排放的烷類氣體是最嚴重的溫室氣體之一;堆肥的不可持續在于不能進入食物鏈,以及肥料的持續生產和農作物的季節性需求之間的矛盾。

事實上,自從09年央視公開報道番禺市民反對建立垃圾焚燒廠的事件以來,全國各地不間斷有相同的市民維權或反對建設垃圾焚燒廠的公共事件發生。市民主張的出發點基本集中在對政府建設的垃圾焚燒處理廠在環評監控、運營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不規范,特別是大煙囪排放濃煙廢氣和二噁英強致癌物質的擔憂。 

2.垃圾焚燒的程序是怎么樣的?目前的技術水平如何,焚燒后是否會如民眾擔心的那樣產生污染,對居民生活造成影響?

答:焚燒技術包括爐排爐和流化床技術,原理是通過添加部分燃料在富氧狀態下實現垃圾的熱氧化反應,讓固態廢物轉化為氣態廢氣(一般一堆固廢會產生2.5倍以上體量的廢氣),廢氣經過一定的凈化措施后通過煙囪實現高空排放,其余10-30%的殘留物經過處理后予以填埋。

中國的垃圾焚燒技術源于90年代從國外引入的技術進行推廣,目前國內已建有200座垃圾焚燒廠。國外的垃圾焚燒技術是建立在垃圾已經過嚴格分選后的可燃燒物部分進行焚燒減量化處理,而中國的垃圾焚燒的原料并沒有經過嚴格分選,好比精密儀器不能處理粗狂原料的道理,出些問題是正常的。

國外的焚燒技術用于處理經分選后的可燃燒垃圾的處理成本平均為每噸500美元,但中國企業獲得用于焚燒未分選的毛垃圾的費用一般不超過人民幣200元(上海、北京略高),市民有理由擔心如此的焚燒技術方法可能給他們帶來的危險。

3.有些居民擔心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會在后期執行的過程中會由于缺乏監管導致某些程序運行不達標,在民眾不知情的情況下產生污染,是否能就執行標準的問題給群眾作出承諾?

答:實際上,中央電視臺最近公開報道的武漢鍋頂山等5座垃圾焚燒廠均存在煙氣排放不達標、滲瀝液處理不規范、焚燒殘留物非法填埋等情況。其次,因對二噁英強致癌物質的檢測比較流程麻煩,檢測費用高昂,目前尚無法實現在線檢測,更無從談到在線監測和監控了。

而且二噁英的最容易合成溫度區間大約為300-600度,焚燒后產生的二噁英必須經過800度以上高溫方可有效的分解掉,但維持這個高溫需要額外添加可觀的燃料,在利益最大化的導向下難免會有違規動作發生。

4.一些群眾反映垃圾在運送的過程中會產生噪音,污染空氣等,這個問題能否解決?

答:上海轉運垃圾的時間基本在凌晨4點前完成,運輸過程中密閉性要求比較嚴格,比較有效的減少了噪音和空氣污染,這些經驗值得其他城市學習。

5.中國甚至國外有哪些城市在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做的比較好?能給我們什么啟示?

答:中國目前正處于大改革大發展后開始面對如何解決長期累積的環境污染問題的階段,在垃圾處理方面從粗放的填埋技術,到倉促發展的焚燒技術均未能有效解決垃圾處理的真正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效果, 目前為止并無特別有效實現了污染防治效果的城市存在。國家職能管理部門有理由反思是否忽略了鼓勵和實質支持更多創新技術的百家爭鳴,是否應該有所改變?

6.對未來我國污染防治工作的展望?

答:就垃圾處理領域來講,逐步推動有效的垃圾分類實施辦法(可參考臺灣成功經驗),加強法律法規的監控效果,從國家層面加強投入,通過鼓勵和支持達到有效推動垃圾無害化處理技術的創新嘗試,鼓勵百家爭鳴,政府制定游戲規制后真正去當好裁判員和監督員。







  深入專題了解:深度解讀“垃圾焚燒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技術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