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節能技術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節能技術 >> 綠色照明 >> 正文
政策引導社會資本 綠色產業尚存萬億缺口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6-6-21 19:00:59 用手機瀏覽

 第二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上的《綠色金融與低碳城市投融資》研究報告顯示,未來五年中國低碳城市建設所需投資總額將達到6.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萬億美元),而政府財政只能提供10%至15%的支持,綠色產業資金缺口巨大,亟需社會資本參與。 
 
一份名為《綠色金融與低碳城市投融資》的研究報告7日在第二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上正式發布。報告預計,未來五年中國低碳城市建設所需投資總額將達到6.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萬億美元),用于低碳建筑、綠色交通和清潔能源三大行業。據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此前的分析,政府財政僅能提供綠色產業投資需求的10%至15%。據此計算,未來五年我國低碳城市建設資金缺口達5.6萬億至5.9萬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表示:“城市的綠色發展戰略離不開綠色金融支持。交通、建筑和能源作為城市最主要的排放部門,其綠色化進程也成為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根據報告的估算,“十三五”期間,中國需要投資1.65萬億元人民幣(約2540億美元),用于支持新建綠色建筑以及對現有住房和商業建筑的進行大規模節能改造;對城市鐵路、公交、電動汽車、自行車和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的投資約需要4.45萬億元人民幣(約合6849億美元);中國要實現低碳發展目標,需要在2020年之前投資5000億元人民幣(約合770億美元)用于發展分布式太陽能光伏。 
 
綠色產業資金缺口巨大,但是民間資本進入的熱情不高。建筑篇作者、保爾森基金會執行主任莫爭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城市建筑節能的投融資依然停留在以政府財政補貼為主的傳統模式。“十二五”期間,中國對北方采暖地區約7億平方米的住宅進行了節能改造。但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占到絕大部分節能改造項目投資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社會資本參與極少。 
 
莫爭春坦言,建筑節能行業存在諸多融資痛點。如單個建筑節能改造的節能量較小,且投資回報周期較長;節能服務公司多為輕資產公司,沒有足夠的抵押資產,難從銀行獲得貸款;更重要的是,市場缺乏建筑能耗信息,導致消費者無法辨識綠色節能建筑,節能服務公司無法找到高能耗業主,而業主也無法得知自己能耗水平的高低。他說,建筑節能市場的需求無法釋放出來,社會資本也望而卻步。 
 
他建議,可建立綠色建筑擔保機制。綠色建筑目前評價多依靠設計階段圖紙,很難保證綠色建筑實際運行后的綠色表現。這也是中央財政不愿使用財政資金獎勵的原因之一。建立綠色建筑擔保機制,結合第三方評價機構體系,就能構建綠色建筑的增信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綠色建筑,也使得中央財政可以采用包括獎勵補貼在內的更多更靈活的創新工具與社會資本合作推廣綠色建筑。 
 
報告指出,綠色金融發展的重點之一還包括提供多樣化的綠色融資工具。例如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再融資等工具的綜合運用,可改變綠色交通項目以政府投資和銀行信貸為主的模式,不僅能幫助項目獲得長期穩定資金,還可解決銀行期限錯配問題。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去年末正式啟動,馬駿7日在第二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上發言時透露,今年前五個月,中國已申請獲批的綠色債券超過1000億元。 
 
《綠色金融與低碳城市投融資》由保爾森基金會、能源基金會(中國)和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共同撰寫,并由彭博慈善基金會和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提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技術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