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節能技術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節能技術 >> 節能知識 >> 正文
節能環保施壓化工行業 水污染治理成重中之重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6-6-4 18:22:32 用手機瀏覽

化工行業水污染防治形勢嚴峻,并面臨著供給側改革的巨大壓力。當前,新《 環境保護 法》開始試行、水十條頒布,狠抓水污染防治極有可能成為化工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核心環節,化工行業的“治水”問題也成為化工人士及 環保 從業者深思的問題。

      化工行業仍處調整陣痛期

      由于產能過剩、買方需求不足等原因,化工行業近年來持續低迷,2016年供給側改革大幕拉開,環保將倒逼整體化工行業朝向 節能 、綠色環保、高新產業發展,但這個過程將有一個艱難的“陣痛”期,如何平穩的度過值得化工人士和環保從業者的深思。

      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基礎性戰略產業,也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市場規模已經從2000年的1.6萬億元人民幣增至2014年的7.4萬億元(年均增速12%),是全球第一大化工市場。但是,目前行業面臨著深遠的結構性變革的嚴峻的挑戰。

      從2015年開始,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后,已正式拉開大幕。就中國化工行業而言,此前多年形成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下,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嚴重制約了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并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和產能過剩的嚴峻形勢。

      隨著國家對環保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化工企業相關的管理措施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嚴格。為了達到更高的管理要求,化工企業不得不面對更高的環保成本,化工企業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成本優勢將大打折扣。在國家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環保將給化工行業進一步加壓。

      新環保法

      2015年1月1日新《環境保護法》開始試行,這是一部“長牙齒”的法律。對于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或責令整改,或直接“封停”。

      水十條

      狠抓工業污染防治,取締“十小企業”,集中治理工業積聚區水污染。并下狠招:所有排污單位必須依法實現全面達標排放。逐一排查工業企業排污情況,達標企業應采取措施確保穩定達標;對超標和超總量的企業予以“黃牌”警示,一律限制生產或停產整治;對整治仍不能達到要求且情節嚴重的企業予以“紅牌”處罰,一律停業、關閉。

      化工行業面臨嚴峻的水污染防治問題

      化工是一個多行業、多品種、工藝復雜、服務面廣、配套性強的基礎產業,是典型的鏈式生產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是資源依賴型的勘探開發;中游一般是石油煉制與油品銷售;下游一般是精細化工產品。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生產新領域精細化工產品的企業近4500個,產品品種11000多個,已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精細化工產品生產國之一;U水(尤其是精細化工廢水)中的污染物結構復雜,有毒、有害和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多,治理難度大,處理成本高。

      化工行業在“水十條”重點整治行業中占比重大,其水污染防治整體存在著以下幾方面內容:

      化工行業部分重點污染領域末端治理仍不達標

      “水十條”列出重點取締的“十小”企業中,染料、農藥、煉焦、煉硫、煉砷、煉油行業占所涉行業的一大半,專項整治十大重點行業也包含焦化、氮肥、原藥、農藥行業。經有關部門調研發現,這些行業的末端水污染治理不達標問題較為嚴重。

      化工企業偷排現象時有發生

      環保 會增加化工企業的成本,對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業來說,過去由于執法不嚴,犧牲環境謀取利益是一些化工企業的選擇;て髽I通常是當地的納稅大戶,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因財政壓力而放任“帶污染的GDP”。此外,違法成本偏低,很多化工企業寧愿交罰款也不愿意在環保方面下功夫。在利益面前,企業是難以有自律的,這也導致偷排現象時有發生,污染事件頻發。

      (廣東一企業趁暴雨偷排污水“造”紅藍河)

      (某上市化工企業偷排劇毒化工廢水)

      化工企業水污染潛在風險大

      化工行業的用水量比較大,原料需求量和產品產出量都相對較大,為便于取水和運輸,化工企業多選在江河湖海附近。據《中國化工、石化項目環境風險大排查》的結果顯示,總投資約1萬億元的7555個化工、石化建設項目中,81%布設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區等環境敏感區域,45%為重大風險源。而據新聞報道,我國目前沿海重要化工企業達到1444家。這些都顯示化工企業水污染潛在風險大,近水的化工企業一旦風險發生,將對水體安全以及飲用水源安全產生較大威脅。

      化工園區水污染防治問題突出

      當前,工業園區化是化工行業的發展趨勢。我國化工園區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2000年以后呈快速發展勢頭,主要由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工業園區衍變而來,廣義的化工園區可分為四類:

      (1)以化工為單一主導產業的專業化工園區;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381家。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42家,省級化工園區221家,地市級化工園區118家。而據參與化工園區規劃工作的有人士了解,目前全國以化工為主的工業園區超過800家。

      化工園區的水污染防治面臨以下問題:

      (2) 園區內某些企業未進行廢水預處理,達不到集中式 污水處理 廠入水標準;

      (3) 排污管網鋪設不足,污水收集困難;

      另外,據有關人士透露,一些園區并沒有實現污水的集中治理,僅將化工企業集中起來,反而成為集中的水污染排放源,帶來的水污染危害比分散排污更大。

      狠抓水污染防治將成為國家對化工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的核心環節

      2016年,化工行業供給側改革大概率將由政府主導,對于國有企業而言,最大可能手段是大規模的企業間兼并重組。而對于民營企業而言,最大可能手段是國家強化 環保 約束力,通過環保的硬性標準淘汰落后產能,從而達到有效去產能、提高行業集中度的目的。

      事實上,由于產能過剩和疊加需求不足,化工行業從11年以來已經持續低迷了接近5年。而僅有的一些機會也來自于環保對部分行業帶來的供給收縮,如染料、草甘膦(農藥細分領域)等,其均在“水十條”取締的“十小企業”范圍內。就染料和草甘膦行業而言:染料行業集中度較高,當前規模較大的前50家企業的產值和產量超過我國染料總產值和總產量的80%。

      對于農藥行業整體而言,行業集中度較低,銷售收入超10 億元的企業超過8 家,而草甘膦作為有機農藥,是農藥的細分領域,市場份額卻集中在樂山福華、新安股份、江山股份、揚農化工、沙隆達等少數幾家農藥化工企業。無論是染料行業還是草甘膦行業,二者均由于環保壓力倒逼小企業關;驕p產,行業向環保標準高的大企業集中,致使行業庫存整體偏低,而下游需求沒有降低,從而使行業盈利水平良好。

      案例借鑒

      2013年5月,環保部宣布對各地草甘膦生產企業開展環保核查,草甘膦行業也將因環保核查第一批名單分裂為“白名單”和“黑名單”兩個陣營,“白名單”上的企業將取得極大優勢,下游客戶和渠道會進一步向通過核查的廠家收縮,而未通過核查的企業被迫停產整頓或降低開工率。環保核查名單的公布也成為草甘膦行業供給側產生改變的核心環節。

      草甘膦行業通過環保帶動供給側改革只是一個縮影,這也說明化工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環保是高效和有力的抓手。新環保法、水十條也許僅是開始,后續相關涉及化工行業的環保政策、措施將是國家進行供給側改革而使用的“鎖喉功”。

      據了解,為確保“水十條”有效實施,將會有30條左右相關配套政策法規發布。“水十條”要求,重點行業企業在2017年之前必須完成清潔化技術改造,否則將面臨集中整治取締。工業集聚區必須在2017年之前按規定集中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否則將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排放的建設項目,并撤銷園區資格。

      貼上“污染”標簽的化工行業如何“治水”

      對于化工企業自身而言,需強化自身的環保約束,通過新建和改建環保裝置,并嚴格執行排污標準來滿足環保的硬性標準。另外,企業有必要從生產環節出發,關注清潔生產、綜合 循環利用 以及預控制環節,減少污染排放。

      對化工園區而言,園區管理者應加強自身環保監管力度,要求園區內的企業進行廢水預處理,達到集中排放的標準后再進行集中處理。園區應覆蓋污水管網,對化工廢水進行集中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

      服務化工行業的環保企業應做化工行業的環保專家,做 環保行業 的化工專家

      目前化工行業污染治理主要集中于末端治理環節,上馬環保項目很大程度要擠占化工企業的利潤空間,這也是導致環保設施建了少用甚至不用,偷排偷放現象常見的根本性原因。即使最嚴環保法和西方綠色壁壘會卡化工企業的脖子,但企業合法合規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服務化工行業的環保企業應適當從化工企業的角度考慮——為企業高效治污的同時創造更多經濟價值。

      環保企業需對自身服務進行升級,從末端治理環節向前端延伸。一方面,可以通過化工工藝的優化或者清潔生產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從而降低后端環保處理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將廢 水處理 后的有用物質進行回收、中水進行回用,通過循環利用和資源化創造更多經濟價值。這些也對環保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做化工行業的環保專家,做環保行業的化工專家;將化工技術與環保治理完美結合,開創集成化環保治理的模式。

      政府應在化工行業深度推行化工廢水第三方治理

      2015年1月,國務院就印發了《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建立污染者付費、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機制。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廣泛開展 合同能源管理 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杯h境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企業與專業環境服務公司簽訂合同協議,通過付費購買污染減排服務,以實現達標排放的目的,并與環保監管部門共同對治理效果進行監督。第三方治理模式將改變長期以來“誰污染,誰治理”的分散、低效治污方式,通過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將提高治污效率,同時降低污染治理及環保監管的成本,對推動化工廢水治理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技術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