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新華網與中信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6中國水務高峰論壇”在北京五洲皇冠國際酒店成功舉辦。論壇以“政企合力‘治水’ 共贏‘十三五’”為主題,來自政府、企業、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機構等方面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為我國水務行業發展建言獻策。大慶油田水務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宋學峰在對話中表示,我國的環保產業有利益競爭,但不能過度炒概念,要靠技術說話。
宋學峰說:“企業的性質,首先是供水,就是行使政府的職能,供老百姓用水。在在7、8年前我們就按照國家的標準調研論證,目前為止我們投資了11.7億,完善提升了4個水廠,在原來常規處理基礎上加了活性炭。第二部分是瓶裝飲用水和桶裝飲用水;第三部分是城市的生活污水處理;第四部分是油田部分的含油質處理和其它業務!
他認為,當前環境治理有以下的幾個問題需探討。
一是從表面上看,我們國家的環保產業有利益競爭,實際上也是有利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是形勢壓力大,新的環保法和“水十條”的頒布實施確實給企業帶來很多的壓力,當地政府、環保督察中心、省環保中心一直都在督察,壓力特別大,這樣有利于環保事業的發展。第二是環境壓力大,就是想把這個事情做好,企業積極性高,政府積極性高、投資企業積極性高。第三個是導向,從表面看對環保事業是有利的,但是實際上環保產業的發展有一些瓶頸問題。一個是技術約束,不是有錢了,政府投資了,企業投資了,民營企業投資了,就能解決問題,有些污水處理是目前的技術還不能達到的,這是技術約束。第二個是體制約束,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一方面因為決策鏈特別長;第二方面程序特別復雜。第三個政策約束,我們國家污水處理的標準總磷是0.5,歐共體是1,我們這個標準還是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而且考核的時候我們國家是一次性抽樣算數,國外是取一天或者一周作為混合樣,作為平均值。現在在具體問題上不是很好處理,比如說污水處理原來最早是一級B后來提到一級A,現在按照流域治理達到近四類,工廠化的處理就是全部在污水廠處理掉,投資高、運行成本大、能耗高、投藥量大,而且拿下來的泥還要進行處理,這種政策也跟現在的海綿城市建設這樣的政策相矛盾,因為海綿城市建設不但是對雨水的收集、處理、運用,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城市的景觀、城市的生態又缺少水資源,污水當中的氮磷又是景觀的營養成份,所以不能單純的把環境治理跟生態治理,跟景觀割裂開來。第四個是文化約束,尤其是邊疆城市、基層。我覺得,現在還沒有形成一致的環境保護治理和文化氛圍,這是我對當前形勢的認識。
第二,采取PPP模式,促進環保產業的原則。
(一)要冷清,不能過度,不能說現在有好政策、好環境就拼命的投資拉動市場,一定要冷靜。
(二)要追求本質,不能炒概念。環境治理的本質是什么要清楚,天天炒概念,不能把任何東西都說是“互聯網+”,PPP也是一樣。
(三)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抄照搬。別人家的“婚姻模式”,別人家的“感情”拿不到任何地方去復制。
(四)要技術領先。雖然現在有很多資本,但是還是要靠技術領先。
(五)要可持續發展,不能追求短期效益。
最后,宋學峰還分享了大慶油田在污水處理方面的幾個難點。他表示,采油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自采,開始開發的時候壓力足夠不需要水,隨著開發的深入,需要注水,采出來之后產生污水;后期要加大開發力度,又加了一些物質。現在來看后期污水的處理難度相當大,這是攻關的方向,盡管國有企業投資不是問題,但是現在看來還是吃力,特別是技術方面。一個是注地下水,一個是外排了,這兩條道兒都要達標,并不是超濾技術就都好。只有原始指標清楚了才能配工藝,我們應該拿技術說話,不能拿概念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