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發電還是水力發電環保?
看上面的照片,小編一定會說水力發電環保。為啥?水力山明水秀,火力烏煙瘴氣?墒茄垡娬娴臑閷崋?
一般說來水電優于火電,但是有做的很好的火電,也有很糟糕的水電的。所以要看具體項目。畢竟理論上可以很環保的實現的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也可以做的很糟糕。也要看具體比較的內容。不同的指標上的比較結論也會有區別的。
火力發電廠普遍上講不屬于清潔能源,但是目前也發展出了近零排放電廠,甚至碳捕捉電廠,可以實現污染物甚至是二氧化碳的超低排放。此外,如果單就燃料煤來講的話,進電廠燃燒集中燃燒并處理是它最環保的去處。
水力發電廠普遍上講是清潔能源,但是大型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有影響,還可能對地質環境有影響。小型水電廠環境友好性一般高于大型水電廠。另外,水力發電未見便宜,它的成本很大一部非來源于巨大的前期投資。
很多人都認為,水力發電是最為環保的,事實卻恰恰相反。
認為水力發電是最為環保的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早期的小型水電站,對環境的影響極小,一百多年以來已經形成了認識慣性;二是因為人們對水力發電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現象,事實上,當水力發電技術發展百余年后,大型壩式水電站對環境的破環,已達到了火力發電站無法與其同日而語的地步,同樣裝機容量的一千座火力發電站,對環境的破壞,也趕不上一座水力發電站。
(一)、火力發電站破壞極為有限,水力發電多隱患
環保,是環境保護的簡稱,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分別為自然環境、生態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等。自然環境包括空氣、水質、土壤; 生態環境包括水循環、氣候、動植物系統、微生物;社會人文環境包括居住環境、社會風俗、文化產品。在以上要素中,火電站只會對小范圍內的空氣質量造成明顯影響,而大型水力發電站卻除了不會明顯影響空氣質量外,其余的危害基本全占,其危害遠遠超出常人想象。
(二)、你所不知道的大型水力電站的危害
決定地球上氣候的,是太陽的輻射,然而地球上各區域內氣候的調節,卻是由更大區域內的風和水來決定的,故中國人喜歡用“風水”一詞,這里說的“水”,其實是指汽化了的水,你可以理解成云。
氣候變化的實質,是水汽的變化,包括水汽的上升與下降,凝結與釋放,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能量的吸收和釋放,從而產生相對的冷熱,冷熱空氣的不均,會產生空氣的流動,從而產生了風。
對風和水汽最能形成影響的,是這個區域內的高山和峽谷(洼地)。但是經過幾百萬年來的相互作用,通常這一區域內的風和水汽會達到一個平衡,這種平衡帶來的好處就是氣候不會反復無常,會比較平穩,沒有極端天氣產生。
然而大型壩式水電站的建設,因其高度和水面寬大的原因,會影響水汽的上升與下降,會造成水溫的變化,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風和水的調節作用,而風水的正常調節,是一定區域內氣候穩定的基本保證。
這樣一來的直接結果便是,一定區域內會產生極端氣候,如極寒、暴雪、時澇時旱等極端氣候現象。
影響地下水循環,會造成下游湖泊的干涸和海水的倒灌
地球上的水循環是通過三個通道實現的,分別為空中水汽循環、地上河循環和地下水循環,其中最重要的,是地下水循環。
如果沒有地下水循環,絕大多數湖泊都會干涸,地下水的主流都最終通向湖泊,再到大海,再由大海從上游通道將水不同程度凈化后,反饋給地下河。
這些地下河,往往依山形而走,并且每一條大河的下面,都同樣有一條極為廣闊的地下河,在地下通向湖泊,這是它們億萬年以來,找到的地下通道。
然而大型壩式水電站的攔腰一截,在強大的壓力之下,地下水層容易發生塌陷或改道,最終的結果是通往下流湖泊的水量會不同程度地減少,遇上季節性的水位變化,下游湖泊容易出現季節性的干涸。
另外,那些被堵住的地下水,在地下會形成一定的地勢,就像把一個瓶子口堵上了,后面還不斷有水推過來一樣,會形成強大的勢能,容易引發一定區域內的地震,通過地震,水來尋找新的平衡和循環通道。
同時,因為這種地下水的阻隔,還會在相應的沿海地區引起海水的倒灌,導致地下水有異味。
同樣引發的現象還有,因為地下水的隔斷,相應的一些地下湖泊區域會虛空,形成一定的氣壓差,容易在地面上產生不同程度的天坑和地陷。
在諸多變化中,最為明顯的變化是水溫,這個變化對人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水中的聚磷菌和聚糖菌來說,卻是影響它們命運的大事件,進而影響到水中的碳磷比、碳源種類、溫度、pH值等關鍵因素,而這些因素,直接決定了一些上游的微生物,無法在下游生存。
對微生物循環系統的破壞,將直接影響到水中的生物,進而對兩岸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而這種破壞,要數十年才能體現出來。
至于魚卵、洄游、遷移的影響,以及對非物質文化的破壞,都是眾所周知的事件,不再細說。
有時人只是為了一個蘋果,卻非要刨倒一棵樹,然后告訴大家,這是個偉大的舉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