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迅速,行業規模明顯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為促進經濟綠色、循環和低碳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15)》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報廢船舶、廢玻璃、廢電池等十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約為2.45億噸,同比增長5.0%。
但是,受經濟下行的影響,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面臨價格持續下跌,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等挑戰,迫切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實現轉型升級。
扶持政策一覽
我國一直很重視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近年來也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
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于建立完整的先進的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的意見》(國辦發[2011]49號)。
2015年1月26日,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和供銷合作總社制定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2015-2020年)》發布。
《規劃》明確,到2020年,在全國建成一批網點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回收方式多元、重點品種回收率較高的回收體系示范城市,大中城市再生資源主要品種平均回收率達到75%以上,實現85%以上回收人員納入規范化管理、85%以上社區及鄉村實現回收功能的覆蓋、85%以上的再生資源進行規范化的交易和集中處理。培育100家左右再生資源回收骨干企業,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達到2.2億噸左右。行業規;洜I水平大幅提升,技術水平顯著提高,規范化運行機制基本形成。根據我國有關部門的相關政策指引,我國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將進入系統化、規范化階段,政策的指引有望帶動再生資源回收市場的迸發。
2016年1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互聯網+”綠色生態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來提高再生資源交易的便捷度、透明度和靈活度,進而促進生產生活方式趨向更加綠色環保。
近日,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12號),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2015-2020年)》(商流通發〔2015〕21號)的實施,加快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商務部、發改委、工信部、環境保護部、住建部、供銷合作總社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須堅持如下四個基本原則:堅持市場運作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堅持規范秩序與行業創新相結合,堅持突出重點和兼顧其他相結合,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
《意見》提出了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一)樹立行業發展的新理念;(二)推廣“互聯網+回收”的新模式;(三)探索兩網協同發展的新機制;(四)探索提高組織化的新途徑,繼續鼓勵連鎖化經營,著力推動平臺化發展,提升集聚化水平;(五)探索逆向物流建設的新方式;(六)鼓勵應用分揀加工新技術。
此外,《意見》還提出了系列保障措施,例如,對符合條件的融合創新平臺和應用示范試點,運用現有財政專項資金給予支持。發揮投融資引領作用,探索互聯網金融、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等投融資平臺與行業聯動發展,完善支持行業創新的融資服務。積極爭取土地優惠政策。積極研究將回收行業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列入科技計劃。對市場失靈品種回收模式給予政策支持。
推廣“互聯網+回收”的新模式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其觸角已經延伸到了廢品回收行業。
例如,一款廢品回收APP,將居民線上分類交投廢品與線下回收利用深度融合,讓分類回收更加便捷,讓更多人接觸到垃圾也能產生價值的綠色理念。
去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明確,我國將推動和引導再生資源回收模式創新,探索“互聯網+回收”的模式及路徑,積極支持智能回收、自動回收機等新型回收方式發展。
為推廣“互聯網+回收”的新模式,《意見》提出:(一)鼓勵企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建立或整合再生資源信息服務平臺,為上游回收企業與下游拆解和利用企業搭建信息發布、競價采購和物流服務平臺,提高回收企業組織化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優化再生資源回收、拆解利用產業鏈。(二)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棄飲料瓶等為突破口,在有條件的社區、商場等公共場所試點設立智能型自動回收機;以智能信息卡為載體,完善線下回收網點,通過激勵機制,鼓勵居民與企事業單位主動交投,實現線上信息流和線下物流的統一。(三)鼓勵互聯網企業參與再生資源移動手機APP、微信和網站回收服務,實現線上交廢與線下回收的有機結合。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此前曾表示,“互聯網+回收”的經營模式將促進傳統回收行業轉型升級,創新型回收企業在面臨挑戰的同時將獲得新的發展機遇。一些企業通過互聯網線上服務平臺和線下回收服務體系兩線建設,形成了線上投廢、線下物流的模式,逐步改變傳統回收“小、散、差”的狀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周宏春認為,移動互聯網解決了回收領域長期以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一是居民找不到回收站,二是回收價格不透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循環經濟與環境評估預測研究中心主任齊建國認為,由于采取“互聯網+”回收模式可以有效地在廢舊資源再生利用企業與廢舊資源供給者(廣大居民)之間架起無形的橋梁,使廢舊資源供需之間建立直接聯系,信息更加對稱透明,減少中間環節,降低廢舊資源再生利用企業交易成本,促進線上交易與線下物流的統一協調。
有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回收”,不僅可有效減少行業中間環節,使信息更加透明化;還有助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為此,推廣“互聯網+回收”的新模式,將利于建立更加高效完善的廢舊資源回收網絡體系,促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