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嚴重,潛在市場廣闊,集中度低
我國土壤污染總超標率達16.1%,污染具有隱蔽性、多樣性,修復難度大、成本高。我們測算土壤修復“十三五”內市場空間在1100億-5900億之間,2017年至2020年市場產值CAGR可達80%-200%,其中中性情景下市場空間約3400億,遠期完全治理的市場空間巨大,達到7.4萬億元。2015年我國土壤修復新簽訂單約21.28億,體量尚小。整個市場參與者漸增,但集中度不高,尚未形成穩定的競爭格局。
政策分析:重視頂層系統性設計,彌補產業戰略地位的先天不足
土壤修復的戰略地位先天不足,因此該行業此前的政府投資動力與意愿相對欠缺。同時,政府又不具備獨自推動修復進程的財政能力,因此市場短期內尚未完全釋放!巴潦畻l”有望從頂層設計推動行業成熟;隨相關配套性政策陸續落地,行業有望真正起飛。政府對土壤修復的重視程度增加,根本原因是基于系統性的治理思路,這是與其它治理極大不同的地方。
商業模式分析:關注具備成熟模式的細分領域和PPP“打包”模式
土壤修復的商業模式尚不清晰,目前唯一成熟的模式是城市污染場地的土地增值。大量其他類型的土壤修復項目的資金來源或者嚴重依賴政府撥款,或者處于不明確狀態。即使是受到廣泛呼吁的PPP模式,也需要與具有穩定現金流的項目打包,方可保證資金的可持續性。以“土十條”為首的頂層設計成為短期內驅動商業模式創新的最大潛在動力,而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降低則將成為商業模式可行性提高的長期驅動力。
修復技術分析:期待技術革新,重視團隊持續研發能力
土壤修復相關技術并未完全成熟。首先,土壤修復質量標準體系尚不完全,導致行業規范化程度不高。其次,出于修復效果、成本以及環境安全風險的考慮,突破性的技術仍待研發。在投資邏輯上,出于土壤污染的多樣性,我們建議投資者重視相關標的技術團隊的持續研發與技術革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