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熱水采暖廣泛用于工業和民用建筑中。但是由于施工作業人員在熱水采暖系統的施工、調整與運行管理方面的經驗不足,系統在運行時可能會出現一些故障,影響正常供熱。經過多年的現場實踐,總結了熱水采暖系統幾種常見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局部散熱器不熱
局部散熱器不熱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閥門失靈,閥盤脫落在閥座內堵塞了熱媒流動通道,這時可打開閥門壓蓋進行修理,或把失靈閥門更換掉。集氣罐存氣太多,阻塞管路,也會產生局部散熱器不熱的情況,這時應打開系統中所設置的放氣附件,如集氣罐上的排氣閥,散熱器上的手動放風門等。
管路堵塞,出現這種故障,當送水時間較短時,可用手在管線轉彎處與閥門 前摸其溫度,敲打聽聲;當送水時間過長,系統較大時,堵塞處前后出現死水段,靠手摸不容易確定堵塞位置,這時可用放水的方法查找,放水點可在不熱段管道的中間依次向兩端進展。放水時,如來水端熱水繼續往前延伸,說明堵塞點在此之后;再取余下管段中段進行放水,若發現來水段熱水不繼續向前延伸,說明堵塞點在第一次放水點與第二次放水點之間。當把堵塞點找出后,段開管子,將管內污物清除或把該管段更換。
采暖系統管道坡度安裝的不合理,致使管道出現鼓肚,在其內部產生氣塞,堵塞或減小了該管段的流通截面積,從而引起局部不熱。這時應調整管段坡度,使其符合設計要求的坡度及坡向。
室內系統的送、回水管道與室外熱網的送、回水相互接反,或全部在送(或回)水管上,室內系統不能形成一個循環環路。這時應認真查找,了解外網情況,將接錯的管道改正過來。
二、熱力失效
采用雙管上分式采暖系統時,多層建筑上層散熱器過熱,下層散熱器過冷。產生這種垂直熱力失調的原因有兩種可能。
其一,通過上下層散熱器的熱媒流量相差較大。排除這種故障的方法是關小上層散熱器支管上的閥門,以減少其熱媒流量。
其二,支管下端管段被氧化鐵皮、水垢等堵塞,增加了該循環系統的阻力,破壞了系統各環路壓力損失的平衡。對于這種情況及時清除管段中的污物或更換支立管,減少阻力損失,恢復系統各環路間的壓力損失平衡關系。
當多層建筑中采用下供式系統,出現下層散熱器過熱,上層散熱器不熱的情況時,原因可能是上層散熱器中存有空氣,應該檢查散熱器上的放氣閥或管路上的排氣閥,將空氣排除;也有可能是系統缺水,應進行補水。
在同一系統中有幾個并聯環路時,有時會出現有的環路過熱,有的環路不熱的水平失調現象,這時,應調節個環路上的總控制閥門,使各環路間的壓力損失接近平衡,從而消除各環路間冷熱不均現象。
異程系統末端散熱器不熱,接近熱力入口處散熱器過熱,也屬于水平熱力失調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前面閥門開大,各環路的作用壓力與該環路本身所消耗的壓力之差不平衡造成的;靠近主干線入口
端的散熱器內熱媒所通過的路途短,壓力損失小,有較大的剩余壓力,環路中熱媒流量就會偏大,從而超過實際所需要的值。遠端散熱器內熱媒所通過的路途長,壓力損失大,通過遠端環路上的熱媒流量就會減少。這時應關小系統入口端環路支立管上的閥門,同時打開末端集氣罐上的放氣閥或檢查自動排氣閥,排除系統中殘有的空氣。
三、回水溫度過高
熱用戶入口裝置處送回水管上的循環閥門沒關閉或者關閉不嚴,此時應檢查各入口裝置,關嚴循環閥。
系統熱負荷小,循環水量大,提供的熱量大,這時應調整總進、回水閥門,增加系統阻力,從而減少循環流量。
鍋爐供熱能力過大,采暖系統的消耗量小,產生供回水溫度過高,這時應控制送水溫度上限。當送水溫度達到一定值時,在鍋爐房采取相應措施,如用停開鼓、引風機的方法處理。
四、系統回水溫度過低
產生系統回水溫度過低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熱源所設置的鍋爐不能供給足夠是熱量,使送水溫度達不到設計要求。這時應改造或增設鍋爐,提高送水溫度;循環水泵的流量小或揚程低,系統熱媒循環慢,同時送回水溫差大,這時應選用適當的循環泵更換原有水泵。室外管網漏水嚴重,鍋爐房壓力下降太快,鍋爐補給水量遠遠超過正常需要,這時應對室外管網進行檢查,找出泄漏點及時修理。外網熱損失大,有時會成為回水溫度過低的主要原因,引起熱損失過大的因素是外網保溫工程質量差,局部管道或者根本沒保溫,而且所選用的保溫材料性能差;由于地溝蓋板之間安裝不嚴密,地面水流入地溝或地溝內管線泄漏使地溝內存有大量的水,送、回水管都被浸泡在水中,使地溝成為一個大型換熱站,這時應加強室外管網保溫及管理工作,及時排除地溝內積水。
循環水量太小,此時應檢查水泵是否反轉,管線、孔板、閥門等是否堵塞或者閥門沒全打開,打開閥門,同時清除系統內的污物和沉渣。
五、其它故障及排除方法
送水溫度忽高忽低,變化較大,會引起散熱器及管道配件受熱脹冷縮的影響而漏水,這時應采取相應措施,使鍋爐供水溫度保持穩定。
建筑物高度相差懸殊,系統中部分建筑在運行時超壓使散熱設備及配件損壞漏水,這時應提請技術部門根據各建筑物所要求的送水壓力,在部分建筑物采暖入口裝置處送水管上加裝調壓板,已裝調壓板的應重新選取調壓板孔徑,有條件的,可在低層建筑采取系統入口處裝設自動泄壓裝置。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熱水采暖技術會不斷提高、采暖設施會不斷完善,從而給人們工作和生活場所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保證人體健康,促進我國現代化的發展。
一、熱源:(共28個因素)
1.1、補水因素:
1.1.1、定壓點低:補水泵定壓點低,系統中高大建筑不熱。
1.1.2、補水泵故障:補水泵出問題,無備用泵,系統嚴重虧水。
1.1.3、變頻器失靈:補水泵變頻器出故障,補水不及時。
1.1.4、膨脹水箱缺水:由于補水信號失靈等原因造成膨脹水箱虧水。
1.1.5、補水箱小:系統虧水嚴重,補水箱容積滿足不了補水需要。
1.1.6、停水:意外事故引起,另外一些缺水城市可能也會發生這種情況,造成無法補水。
1.2、循環因素:
1.2.1、循環泵故障:循環泵出問題,無備用泵,系統不循環。
1.2.2、間歇循環:為節電,部分供熱管理單位經常停泵,系統工況不穩定。
1.2.3、循環泵流量。涸斐捎脩舸竺娣e不熱。
1.2.4、循環泵揚程低:造成末端用戶不熱。
1.3、鍋爐因素:
1.3.1、鍋爐容量。含F有鍋爐供熱量滿足不了用戶實際需求。
1.3.2、鍋爐效率低:鍋爐容量似乎滿足需要,但由于燃料未充分燃燒、鍋爐排煙溫度高、鍋爐水路結垢嚴重、鍋爐表面散熱量大等原因造成鍋爐效率低,致使嚴寒階段暖氣不熱。
1.3.3、停爐:鍋爐出故障,無備用爐,正在檢修中。
1.3.4、燃料不合格:使用劣質燃料,燃料發熱值低,甚至難于啟爐或常常熄火。
1.3.5、燃料用量少:部分供熱管理單位只顧自身經濟利益,不惜犧牲熱用戶利益,使用燃料量不滿足用戶起碼的要求,供熱水平不達標。
1.4、換熱因素:
1.4.1、換熱器選型小:當需要熱力站進行二次換熱時,現有換熱器換熱量滿足不了用戶實際需求。
1.4.2、換熱器結垢:由于鍋爐房或熱力站軟化水不合格或年久失修,熱力站中的換熱器一次水或二次水結垢嚴重,大大影響換熱效果。
1.4.3、換熱器損壞:熱力站中的換熱器發生諸如一、二次水串水等故障。
1.4.4、旁通流量過大:供回水旁通管混水比例大,造成熱源出口水溫過低,導致供熱失誤。
1.4.5、混水泵問題:采用混水泵換熱時,混水比例不合理,同樣造成熱源出口水溫過低,導致供熱失誤。
1.5、管理因素:
1.5.1、非專業司爐工:供熱管理單位的司爐工無證上崗,這在一些地區具有普遍性,甚至這些單位也是盲目接手的外行。
1.5.2、無序管理:部分供熱運行單位缺少管理機制,員工缺乏責任心,不懂鍋爐和換熱器的習性及規程。
1.5.3、未準確按氣象調節:供暖期中的不同階段及各個階段的每一天里,室外氣溫和氣象不斷發生變化,但供熱管理單位調控不合時宜造成供熱失誤。
1.5.4、間歇供熱:許多供熱管理單位采用間歇供暖方式,當根據氣溫狀況計算準確、時間控制合理、管理到位時,可能會出現室溫正常而暖氣暫時不熱的現象,這是合理的。
1.5.5、間歇供熱管理差:一些供熱管理單位采用間歇供暖方式時,技術及管理不到位,常會出現暖氣不熱且室溫不正常的現象,這是不合理的。
1.6、其他因素:
1.6.1、停電:補水泵、循環泵不能啟動。
1.6.2、電壓不穩:當電壓低時,電流易超過額定值,此時必須暫時停泵,因此可能造成系統工況不穩定。
1.6.3、除污器臟堵:造成系統總阻力加大,致使末端用戶不熱。
二、熱網:(共26個因素)
2.1、平衡因素:
2.1.1、水力失調:這是系統中最常見的現象,幾乎所有供熱管理單位都未解決好,所以常常造成末端用戶不熱而前端用戶過熱。
2.1.2、一次管網失衡:大市政需要更認真調網,當供回水出現平壓差、甚至倒壓差時,熱力站會出現不熱現象,殃及其所供用戶。
2.1.3、熱源交替:有些熱力站或熱用戶可由多個熱源聯網供熱,如大市政倒工況時會造成暫時不熱現象發生。
2.1.4、分支閥門開度小:為調節整個管網遠近平衡,就要限制中近端用戶流量和壓差,有時控制該分支或用戶閥門開度過小,也會致使近端不熱。
2.1.5、各分支阻力差距大:相鄰的兩路分支或兩棟樓各自系統內部阻力完全不同,差距越大越難以調兩者平衡。
2.1.6、末端用戶阻力大:末端用戶阻力大會使整個系統阻力明顯加大,水泵運行工況隨之發生重大變化,流量明顯減小,殃及其它用戶不熱。
2.1.7、末端用戶不正常:設計失誤、施工不當、管理不力、老舊建筑等造成某些用戶供熱不正常,如果發生在近端還算可以克服,但發生在末端則性質會有根本改變。
2.1.8、用戶私開閥門:用戶為圖私利自行開大檢查井閥門,打亂了原供熱平衡。2.1.9、管理人員搗亂:本職或離職的供熱管理人員與本單位或某用戶有私人恩怨、吃拿卡要未果,或者與合作的節能公司不合或爭功,而偷偷調整甚至關閉個別檢查井閥門,都會打亂原供熱平衡。
2.2、新樓因素:
2.2.1、夾在老樓中:新樓夾在老樓中,打亂了原先的水力平衡,不僅自身不保,還可能影響老樓供暖。
2.2.2、原總管徑小:增容后總管徑或支線管徑未擴管,造成新樓或周邊不熱。
2.2.3、新樓阻力大:新樓的樓內系統阻力大(諸如面積大、采用地暖、分戶計量等),常造
成本身供熱效果差。
2.2.4、位于末端:新樓建在工況不利的末端,使自身供熱效果差,若再加上本身樓內系統阻力大就更甚。
2.2.5、節外生枝:未與供熱管理單位接洽,擅自私接管網,偷取供熱能源,打破該區域供熱平衡。
2.2.6、節內生枝:為節省管材,從前端的樓內系統中接出一個分支給后面的樓宇,造成前端過熱,后端阻力巨大當然就不熱了。
2.3、損毀因素:
2.3.1、支線閥門失靈:支線閥門出現銹死、閘板掉、大量跑水等現象,需要關閉、報修而暫時不能使用。
2.3.2、管道損壞:由于施工或材料因素及年久失修,可能會出現突然爆管現象,造成大量跑水,維修時間較長,尤其直埋管段更難于查清。
2.3.3、補償器損壞:熱力管網中常用大量熱補償器,由于該設備質量原因、維護管理不當(如軟化水不達標)及年久失修,會出現突然爆裂損壞現象,造成大量跑水,維修時間也較長,尤其直埋管段中的波紋管補償器更難于查清。
2.3.4、管網人為破壞:閥門甚至管道等供熱設施被盜或被破壞引起停熱,低架空管道出現這一現象概率高。
2.4、其他因素:
2.4.1、初調節:供熱運行初期管網尚屬于調整階段,系統壓力不穩。
2.4.2、管徑。阂巹、設計、施工、管理等原因造成管網干線或支線管徑小,不滿足現狀、改造或發展需要。
2.4.3、供回水連通:管網中供回水的連通管閥門打開或失靈,造成系統走短路。
2.4.4、高點窩氣:管網應有坡度,沿途的高點應設排氣閥并在運行初期放氣。
2.4.5、管網臟堵:由于施工遺留、年久積存形成的臟堵會影響供熱效果,這些臟堵經常匯集在壓力較小的末端地區,使這些地區影響更大。
2.4.6、過濾器臟堵:同樣由于施工遺留、年久積存形成的臟物停留在管網中的過濾器中,未及時清理,影響供熱效果。
2.4.7、保溫差:施工缺陷及管理不善等致使管網保溫性能差,導致熱量損失嚴重,供熱溫度不達標。
三、樓內系統:(共22個因素)
3.1、設計因素:
3.1.1、上供下回垂直失調:上供下回系統形成溫度(差)失調,樓上有利,樓下不利,最冷時差別更大,設計時應考慮樓下多設暖氣片。
3.1.2、下供下回垂直失調:下供下回系統形成壓力(差)失調,樓下有利,樓上不利,且頂部容易集氣。
3.1.3、異程系統水平失調:樓內系統水平干管為異程時,更易產生水平失調,造成小系統末端不熱。
3.1.4、阻力差水平失調:由于設計或改造的原因,各立管環路阻力差別很大時,易形成水平失調,如系統中有些立管每層只帶1組散熱器,而有些立管每層卻帶4組散熱器。
3.1.5、立管管徑過。涸斐纱肆⒐茏枇Υ,流量少而暖氣不熱。當整棟樓均如此時,樓內系
統總阻力加大,供熱不利。
3.1.6、立管管徑過大:造成此立管流量大,其他立管流量小而暖氣不熱。當整棟樓均如此時,樓內系統總流量加大,對其他樓不利,且不易調節或調節時易形成垂直失調。
3.1.7、變徑不合理:由于水平或垂直干管變徑太突然,易形成水平或垂直失調。
3.2、閥門因素:
3.2.1、頂層立管總閥:由于頂層立管總閥關斷、失靈、損毀等原因(如閘板掉了),造成環路不通,致使立管所經過的所有暖氣片形成死水。
3.2.2、首層立管總閥:由于首層立管總閥關斷、失靈、損毀等原因,造成環路不通,致使立管所經過的所有暖氣片形成死水。
3.2.3、自動跑風失靈:大部分廉價的國產自動排氣閥只能用1—3年,這是因為關鍵部件——內部彈簧常會失靈,應盡量用優質的進口或合資產品。
3.2.4、樓入戶閥門失靈:造成整棟樓暫時不熱,需要盡快維修之后才可恢復。
3.3、積堵因素:
3.3.1、垢堵:由于該地區水硬度高、軟化水指標差、管材不合格及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管道內部結垢嚴重而引起的臟堵,影響供熱效果。
3.3.2、銹堵:由于管材、管理及年久等原因造成管道內部氧化銹蝕嚴重而引起的沉渣臟堵,影響供熱效果。
3.3.3、施工臟堵:野蠻施工中遺留的廢物堵在暖氣或管道中,導致暖氣不熱。
3.3.4、過濾器臟堵:分戶供熱、地暖等加過濾器之處遇到臟堵,也會形成系統內部局部不熱。
3.3.5、立管氣堵:在立管頂部未加排氣閥、安裝不正確或不排氣,均造成氣堵而該立管不熱。
3.3.6、坡度不合理:樓內系統水平干管坡度不合理形成窩氣,導致系統不熱。
3.4、其他因素:
3.4.1、調節方法不一:樓內系統調節時有時調供水閥門,有時調回水閥門,壓力難以平衡。
3.4.2、未保溫:在地溝、樓道或個別熱用戶家中水平或垂直干管不加保溫或保溫差,造成散熱損失大或該用戶過熱,致使其他用戶暖氣供熱不足。
3.4.3、未按圖施工:施工中常出現供回水接反等現象發生,致使暖氣不熱。
3.4.4、私接管道:在樓內系統中私接管道給平房、車庫、地下室、底商等,造成系統供熱問題發生。
3.4.5、PVC管老化:新型建筑常用PVC管等材料連接散熱器,但其水溫要求盡量不超過60℃,而實際往往并非如此,長此以往造成老化嚴重,隱患隨時爆發。
四、熱用戶:(共24個因素)
4.1、私改因素:
4.1.1、新暖氣片超大:用戶私改暖氣時,選用超長的暖氣片或過多的暖氣片數,會造成供熱入戶阻力加大,在單管串系統中會使樓上和樓下用戶的供熱更不利。
4.1.2、新暖氣片過。河脩羲礁呐瘹鈺r,為美觀起見選用新型小巧的暖氣片,致使暖氣散熱量不足。
4.1.3、新暖氣片管徑細:用戶私改暖氣時,選用接管更細的暖氣片,造成供熱入戶阻力加大,在單管串系統中還會影響樓上和樓下用戶的供熱效果。
4.1.4、私加暖氣:用戶追求更高溫度,在原有暖氣基礎上增加幾組散熱器,如在門廳散熱器上接一組給陽臺,致使該環路總阻力加大,原有暖氣也變得不熱了。
4.1.5、私移暖氣:用戶為自身美觀等需要,擅自將散熱器移到其它地方,由于非專業施工造成連接有誤,導致暖氣不熱或跑水。
4.1.6、私裝地暖:地暖阻力遠遠大于原供熱方式,故造成用戶白花錢還不熱,在單管串系統中更會嚴重影響樓上和樓下用戶的供熱效果。
4.1.7、自裝水泵:部分曾經不熱的用戶在自家管路上擅自安裝水泵,改變局部系統循環,致使自家循環水量加劇,周圍用戶循環水量不足而不熱。
4.1.8、爭相換暖氣:由于樓上和樓下用戶出于美觀和更熱原因爭相換暖氣,致使每年暖氣片和管路均因泄水而不能保持濕保養,造成這些供熱設備氧化腐蝕嚴重,并使局部地區的立管循環阻力加大且惡性循環加劇。
4.2、人為因素:
4.2.1、無序放氣:在供熱運行初期或外網不穩的階段,用戶爭相放水放氣,形成惡性循環,補冷水量嚴重。
4.2.2、用戶偷水:個別用戶(如部分商業場所)偷水拖地、去油、洗車等,造成補冷水量大,致使暖氣不熱。
4.2.3、惡性放水:個別用戶惡意放水,如在自家衛生間暖氣片上接水龍頭,并加皮管子往下水道沖,使自家暖氣熱起來,并報復不熱現象發生。
4.2.4、首層用戶關門:首層用戶拒絕開門或無人在家,導致立管閥門關斷或屋內供熱設備無法正常檢修,殃及樓上用戶不熱。
4.2.5、頂層用戶關門:頂層用戶拒絕開門或無人在家,導致立管閥門關斷、頂層不能放氣或屋內供熱設備無法正常檢修,殃及樓下用戶不熱。
4.2.6、鄰里關系不好:有意關斷自家中立管總閥或拆毀暖氣設施,影響樓上和樓下用戶。
4.2.7、不交費停熱:在部分地區,由于某些用戶未交供暖費,供熱管理單位關閉某一戶、一個單元甚至一棟樓的閥門,導致局部用戶不熱,甚至殃及該區域已交費的用戶。
4.3、分戶因素:
4.3.1、不裝排氣閥:分戶供暖時,自家每個散熱器的高點都要放氣,無排氣閥造成氣堵自然不熱。
4.3.2、自家不放氣:分戶供暖時,有排氣閥卻不會放氣,造成氣堵也自然不熱。
4.3.3、暖氣片掛太高:分戶供暖時,散熱器掛得太高,影響供熱循環,形成氣堵問題最突出。
4.3.4、管道細:分戶供暖時,總阻力就會大于其他樓,如果管徑再小,問題就會更加突出,造成分戶供暖用戶大量不熱。
4.4、其他因素:
4.4.1、暖氣片損壞:如散熱器腐蝕、密封件老化等。
4.4.2、暖氣片凍壞:用戶在寒冷時未關門窗,凍壞了自家暖氣,不僅造成自家不熱,還會殃及立管環路上的其他用戶。
4.4.3、用戶閥門失靈: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用戶入戶閥門或單個散熱器上閥門失靈,而導致暖氣不熱。
4.4.4、相連用戶檢修:與自身相連的用戶由于跑水等原因正在維修,已關斷相關閥門,造成所有這些用戶暫時都不熱。
4.4.5、暖氣片坡度相反:暖氣片安裝位置的坡度應利于放氣,否則易形成氣堵,當暖氣片上無排氣閥時更加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