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名稱:高壓變頻數字化船用岸電系統技術
二、技術所屬領域及適用范圍:交通行業 除油輪外所有大型遠洋船舶
三、與該技術相關的能耗及碳排放現狀
據統計,目前5萬t船舶靠泊一晝夜使用輔機發電能耗為重油4t,輕油1t,折合7.17tce。目前應用該技術可實現節能量1萬tce/a,CO2減排約3萬t/a。
四、技術內容
1.技術原理
船舶靠港期間,停止使用船舶上的發電機,而改用陸地電源供電。港口提供岸電的功率應能保證滿足船舶停泊后所必需的全部電力設施用電需求,主要包括生產設備(如艙口蓋驅動裝置、壓載水泵等)、生活設施、安全設備以及其它設備。港口(提供岸電)和靠港船舶(接受岸電)各自專門帶有一套岸電系統。
2.關鍵技術
(1)高壓變頻電源;
(2)高壓上船;
(3)不間斷供電;
(4)自動控制。
3.工藝流程
高壓變頻數字化船用岸電系統流程見圖1。
圖1 高壓變頻數字化船用岸電系統示意圖
五、主要技術指標
1.高壓變頻電源輸入側為10kV或6kV交流電源,內部進行AC-DC-AC轉換,為6n脈波控整流輸入,輸出側為60Hz/6.6kV,為2n+1相電壓輸出,諧波電壓和諧 波電流含量滿足IEEStd519-1992和GB/T14549-93《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技術要求;
2.船載變電站輸出為60/50Hz/450V船舶用電;
3.系統總效率在95%以上。
六、技術鑒定、獲獎情況及應用現狀
該技術于2011年4月通過連云港市科技成果鑒定。該技術針對不同船型設計了不同的改造方案。例如,針對老船、老碼頭的改造,用電量2MW以內的第一系列產品,以連云港“中韓之星”輪船舶及連云港港59泊位為代表;針對新造散雜貨船和新建碼頭,用電量5MW以內第二系列產品研發及產業化,以河北遠洋的“富強中國”輪船舶及連云港港58泊位為代表,此外還在神華集團“神華501”船舶及黃驊港得以實現;針對所有集裝箱船,用電量在5MW以內的系列產品將在中海集運“新揚州”號集裝箱班輪及上海港集裝箱碼頭上實施。
七、典型應用案例
典型案例1
應用單位:江蘇連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東泰港務分公司
技術提供單位:連云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
建設規模:59泊位實施岸上改造和大型船舶上實施船上改造。主要技改內容:59泊位變電所旁建設高壓變頻電源1座,容量為1500kVA(10kV-50Hz/6.6kV-60Hz),電源以6.6kV上船,在碼頭靠海側靠泊船舶尾部建設高壓接電箱1個;在大型船舶上實施電氣系統改造,安裝船載變電站1套(6.6kV/440V)和高壓電纜卷車各1個。主要設備包括高壓變頻電源1座、高壓接線箱1只、高壓電纜卷車1臺、高壓進出線柜1只、岸電控制屏1只等。節能技改投資額600萬元,建設期50天。每年可節能622tce,平均年節能經濟效益為179萬元元,平均投資回收期約3.3年。
典型案例2
應用單位:中韓輪渡有限公司
技術提供單位:連云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
建設規模:200泊位加裝碼頭岸電系統和新造船舶上加裝船舶岸電系統。主要技改內容:變電所內建設高壓變頻電源1座,容量為1500kVA(10kV-50Hz/6.6kV-50Hz),電源以6.6kV上船,在碼頭靠海側靠泊船舶尾部建設高壓接電箱1個;在新造船舶上安裝船載變電站1套(6.6kV/450V)和高壓電纜卷車各1個。主要設備包括高壓變頻電源1座、高壓接線箱1只、高壓電纜卷車1臺、高壓進出線柜1只、岸電控制屏1只等。節能技改投資額450萬元,建設期30天。每年可節能594tce,年節能經濟效益150萬元,投資回收期約3年。
八、推廣前景及節能減排潛力
在國內外推廣應用船舶岸電技術,并將其完善成為全國標準乃至提升為世界標準,在新建造的碼頭和船舶中應用,最終使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性階段。交通運輸部將推廣應用靠港集裝箱船和散貨船岸電技術作為開展重點技術和典型經驗推廣應用工作的配套項目之一,并提出到2015年力爭我國主要港口大型集裝箱碼頭和散貨碼頭完成相關技術改造的目標。預計未來5年,全國萬噸級以上泊位使用該岸電技術預期比例將超過30%,可形成的年節能能力約為27萬tce,年減排能力71萬tCO2。
|